星期日, 7月 20, 2008

我不好愛


風車草劇團在W創作社之外,逐漸成為年輕觀眾的一個品牌。

這次請來彭秀慧一起演出,代替了劇團主腦邵美君,在角色配對上是適宜的,也令演員配搭上多了一份新鮮感。

老實說,演出沒有甚麼可談之處。雖然,它把原著翻譯劇改編為香港處境,但是改編後的本土寓意其實對整個故事沒有甚麼補足。反而我懷疑這劇本是否應保留其西方味道會更佳。(但我沒有研讀過原著,故此不好說。)

這帶出了一個問題:是否凡是改編為香港處境便一定更能惹起觀眾共鳴?

這問題的預設答案其實是很明顯的。

試想想把《推銷員之死》的威利改編成香港的Sales,那將會是怎麼樣?

《我》劇令我想起本年初香港藝術節的《改造情人》,後者在改編上是出現了很明顯的落差的。至於《我》劇,在一個斗室之內關於兩男一女互相試探感情真偽的故事,本已有其觸動人心的普遍性。現時在間場上播放的粵語流行曲,那些廣東話歌詞雖然達到官能上的刺激,但在感性上卻反而不易打動觀眾情緒;至於佈景窗外的風景,則更與劇情毫無關係。那麼這樣的一個故事,雖然在「地理上」與觀眾接近,可是「心理上」其實沒有關連。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