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50呎豪華生活(海外版)
影話戲劇團說:「明天的惡果,是由今天對問題視而不見而起!」
《我》劇自2014年起首演,經歷不同場地或主辦單位,形成不同的版本,但是主題和形式始終如一。印象中,我好像只看過一次戶外的巡迴版本。這次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觀看的「海外版」,感覺仍然深刻和震撼。
《我》劇的裝置劇場形式是外觀,但與主題互相匹配。開場時,板間房的裝置與草根階層的關係密切;然後觀眾被移至主要場景,地面上是手繪的平面「劏房」,讓觀眾從另一角度感受主題。然後,一家四口擠身在一間同樣是平面的「劏房」,但卻以高角度投影給予觀眾作視線。這個從上而下的角度,就像大部分置身事外的第三者及政府當局般,表面上事不關己,令人漠不關心。然而,這種情況在香港其實越來越差,貧窮人口每年遞增。這在香港所謂的先進城市,豈不諷刺?
《我》劇具獨特的裝置外貌,但更重要是仍然由有血有肉而且形象鮮明的角色,將主題活現和傳達予觀眾。拾紙皮的婆婆、被迫遷的中年漢,以至於活在貧窮線底下的一家四口,簡潔的台詞(語言)表達了社會的深層次矛盾。四口之家的父、母、子、女,人人有其存活困難,直接亦推動到女兒頭戴黃色安全帽,面戴防毒口罩,無奈地被迫走上抗爭之路......
從2014年至今,香港究竟在進步抑或退步? 《我》劇給予社會及觀眾一個戲謔和沉重的答案。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