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5月 25, 2015

紅色的天空(中英劇團)

中英劇團的年輕演員演得努力,導演方俊杰亦不想帶著賴聲川的影子,因此刪去台口的倒數時鐘,但是經典終究是經典,有些事情改動不了 (例如把背景改在香港)。

以下是當年我看賴聲川導演香港話劇團的感想:

「賴聲川在娛樂與藝術之間的駕馭能力,在華人戲劇世界實在數一數二。香港話劇團《紅色的天空》以老人及死亡為題,似乎並不容易討好觀眾,然而劇中角色憶述前塵舊事,例如老人家們爭辯甚麼才是生命中最痛,有說「搞腸沙」、有說「腎結石」、有說「生孩子」,可是怎也不及被愛人離棄的感情傷痛。這就是賴聲川以集體即興創作方法,從演員身上提取生活體驗,經過藝術加工之後(導演對題材整理、舞台調度、控制節奏等的功夫)對於普遍觀眾自然能夠產生深切而真摯的共鳴。
《紅》劇表面說死亡,實際談活著。雖然全劇總結於阿金(黃先洸飾演)的死亡,可是隨著舞台左右兩邊的電子時鐘分秒倒數,阿(龔小玲飾演)寫下每天美好時刻的日記,還有二馬(林尚武飾演)講述老鼠繁忙地勇往直前而遺漏沿途風光的寓言,以及同樂會中陳老太太(劉紅荳飾演)表演如何「活著」,凡此種種都証明賴聲川以悲喜交集的包裝手法,希望觀眾與演員一起共同領略舞台上的一分一秒,藉此體會生命的存在意義。
對於這樣的題材,某些導演可能會流於煽情或過於沈鬱,賴聲川的舞台技法則顯得純熟圓渾: 首尾呼應的「月台」展現人生有如長途列車;群戲與兩、三個角色的對手戲相互交替製造對比場面及氣氛;末段「同樂會」引發觀眾直接參與劇情等。在這樣的精密計算之下,觀眾情緒自難走出導演的控制範圍。

至於八位飾演老者的主要演員(還有葉進、馮蔚衡、潘璧雲及歐陽奮仁),在本劇除了輔助導演修訂劇本的文化差異之外,各演員對於形體、聲線及感情的控制,雖不說脫胎換骨,但也令人耳目一新,更表現了劇團難得的群體精神。尤其在「兒子」段落,兒子(辛偉強飾演)痛斥父母(葉進及潘璧雲)的不是,除了表現賴聲川的劇本並非單純為老人家說項,也控訴上一代如何影響下一代發展。潘璧雲在這情節裡竭斯底理地打罵辛偉強,兩位演員表現的「真」確能深深地打動觀眾。」

(上文刊登於1998年9月24日星島日報文化版)

1 Comments:

At 5/26/2015 3:18 下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十分認同!有些事情就是太花巧,看不見真實的純樸.導和演都有更多發揮的空間.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