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6/31 ?
香港选择到内地发展的人多了--访在汕工作港籍教师
任教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梁世杰老师是2003年来到汕头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有美国留学背景的香港人,梁世杰说,香港人越来越多地认同了自己的中国身份,反映在多个方面: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于香港特区立法会于2002年通过议案,促请特区政府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市民的普通话能力;选择到内地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了,梁世杰自己也在2003年受聘到汕大工作,教授记录片制作、广告片制作等科目。
回想十年之前的1997年,当时还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梁世杰想要亲眼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时刻,特意向学校请了假。“回到香港发现,当时新闻界人手全部不够,每个媒体都要人,到处都在临时招聘记者,连接送记者外出采访的司机也供不应求。”新闻专业出身的梁世杰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于是到美国三大商业广播公司之一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应聘当摄影记者,负责跟踪采访香港一个普通中产阶层家庭如何度过香港政权交接的时刻。
这是香港一个最为普通的中产阶层家庭,家庭收入稳定,有房地产投资。“我们从1997年6月31日拍摄到7月1日。拍这一家人吃饭、谈话、看电视、外出,不放过任何一个最细微的细节。”梁世杰和其他的外国同事一起工作,后来这个片子剪辑之后播了出来。梁老师说,这个拍摄的过程让他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审视香港回归。“很多外国记者希望看到的是香港人大喜大悲的场面。可拍完片子之后他们都很失望,因为完全没有料想中的场面出现———香港人是十分平静地接受了这个过程。我想这应该归于一点,那就是大家都对回归祖国有着充分的信心,相信香港会越来越好。”
和梁世杰一样到内地发展的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行政总监丁羽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十年前,我和千千万万个香港人一样,走到中环,在密集的人群中感受回归一刻。结果发现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丁羽微笑着说,“也许是因为我绝对相信,回归之后与回归之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如果说有分别,那就是香港一定会比回归前发展得更好。”
去年底来到汕大任职的丁羽在香港一直从事表演艺术工作。回归期间,他正忙着帮香港明日剧团和国内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后人谈《三毛流浪记》的改编版权问题,因此到上海等城市出差过好几次。“每一次到内地,亲切的感受就加深一层。”从艺术交往的角度审视这十年,丁羽的感受是“两地的交流日益密切,香港越来越倚重内地的艺术家。”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香港只是弹丸之地,单从艺术家的数量来说就不能和内地相比。现在来到汕大任职,丁羽更感到内地的变化“甚至比香港还要快”,文化底蕴深对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十分重要。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互相介绍、促进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达到“双赢”。
*******************************************************************************
上文轉載自《粵東訊息港》的訪問。
我的疑問是:1997年6月有31日架咩?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