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4月 12, 2009

孫中山‧金鎖記

這天,遊蕩中上環,先從孫中山紀念館 (甘棠第)開始。



























總覺得,到上環文娛中心看《金鎖記》之前,先遊覽孫中山紀念館,這樣更有統一的懷舊感覺。


事前聽到不少有關《金鎖記》的讚譽 (Blog友凡夫兄是其中之一),令我對該劇有了期待。可能凡事都是這樣:不要有太大期望,便不會有太大失望。
對於《金》劇的第一觀感,正如編劇的場刊寄語一樣,該劇的語言運用,必須有如張愛玲的小說般同樣講究。現在看來,廣東話口語不單沒辦法表達這「上海人家」的陳年往事,過於零碎並欠修辭的台詞,也不好建構劇中人的個性,這對張愛玲原著的深層意義,顯然是大打折扣。

所謂「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 ── 完不了。」,乃是故事的要旨,也就是雖然曹七巧死了,但這種封建影響仍然持續下去。不僅是七巧的後人,而是在中國社會而言,這種封建枷鎖仍然傳流下去。

小說的開首和結尾都提到「三十年前的月亮」,這是張愛玲的首尾呼應結構寫作方法,將整部小說建構於一個循環系統之中。 原著結局提及長白如何在妓院流連,而對於長安的傳言,說到有人見到某男人為她買吊襪帶,但「也許她用的是她自己的錢,可是無論如何是由男子的袋裏掏出來的。」這証明了長安只是用金錢購買她的感情依傍,與七巧生前倚賴金錢而活的態度,可說如出一轍。由此而回顧小說中的各女性,包括蘭仙、芝壽、娟姑娘 (娟姑娘雖然誕下一個小少爺,但不消一年便吞生鴉片死了。),以至於七巧、長安,全都是戴上黃金枷鎖的悲劇女性。這個循環不息的悲劇,似乎在當時中國社會是沒完沒了。

因此,除了七巧與長安之外,原著故事的女性都同樣是悲劇人物,這在舞台上的《金》劇顯然是抓不到要旨。
不過,我依然欣賞焦媛在努力地建構其「角色」,她不單運用了從外而內的表演技巧,將角色的形體和聲線循序變化,對角色的心理和精神狀態亦拿捏得緊,令到舞台上的七巧栩栩如生,也証明了她不僅是在賣弄性感,也在突出演技。

3 Comments:

At 4/13/2009 11:47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昨晚看“好戲一臺”的時候,在裏面看到了一直沒機會看到的《如夢之夢》的一點零星片段,都好精彩,可惜沒出碟,遺憾啊遺憾!!

不知道02年演出的時候,丁羽君有沒有去現場觀看呢?

小8

 
At 4/13/2009 9:04 下午, Blogger tingyu_06 said...

小8君:
我是有看過《如夢之夢》的劇場演出的。
整個演出長七個多小時,所以分開兩晚演出。製作很認真,汪阿姐的戲份主要在下半部。

 
At 4/14/2009 3:04 上午, Anonymous 匿名 said...

向丁羽君问好。

因为多年前的那部《如梦之梦》知道了赖声川导演,去年有幸看了《陪我看电视》的现场,个人感觉确有独到之处。

以他一个多年在台湾生活的视角,以电视为线索,表现内地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样“又红又专”的主题,现场却毫无空洞说教的感觉,反而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在愉快的同时有许多回忆和共鸣。

不知道,不出影像资料是不是为了保护版权和现场演出新鲜感的惯例(当然也许有别的原因,个人不是太了解)。

不过单单针对《如梦之梦》来说,就觉得如果需要表现整部剧,那么受到多机位多场景平行交错发展的影响,剪辑很难呈现整体上的效果,也许也是原因之一罢。

因为工作忙很久没有冒头的 恋冰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