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8月 30, 2022

辯護人

首先,要為中英劇團《辯護人》感到婉惜。因為風暴和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辯》劇被迫取消了四場演出。創作人和製作團隊付出的心力,未能全數向觀眾傳達,實在可惜。

以戲論戲,言歸正傳。

《辯》劇以台灣真實案件為故事藍本,角色王然在捷運連環殺人後被捕,審判後處以死刑。陳哲豪獲委任為王然的辯護律師,決意秉持公正,盡力為王然爭取公平審訊.....即使明知王然確實犯罪,辯護律師仍要爭取公義。

那麼劇本的主旨應是:「甚麼是公義?」

借遠方台灣的真實事件作為戲劇題材,讓香港觀眾產生足夠的心理距離觀劇,創作人的目標明顯是希望本地觀眾反思自身存在的環境,是否能夠真正追求公義的所在。這是創作人的良好意願,值得嘉許。

另一方面,《辯》劇的內容和形式是否足以達到有關目標? 這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編劇現以辯護律師為主線人物帶動劇情,再加上律師本身的家庭對案件的牽連,從而突顯律師追求公義的決心和意志。雖說律師履行職責實屬無可爭議,可是律師的個性、背景和人生經歷,如何達致他的完人性格,以至於不畏天下人責罵(起碼劇中每個人都對他有怨言,除了年幼女兒之外。),仍然要為死囚辯護? 而且關鍵是:劇中王然所犯罪行並無爭議之處!

劇本提出推行「修復式司法」概念乃另一關鍵,若從被害者家屬(即劇中的陸老師等人)角度出發,觀眾便更加感到辯護律師的行為過於盲目堅毅,難以令人信服。全劇的推動主線若由被害者或其家屬引領,全劇的思辨效果可能截然不同。

製作方面,曾文通的意象化布景提供了「一線曙光」的延伸想像,但亦對全劇的空間調度予以規範。雖然只用幾件家具改變環境,但是後台人員多次搬運畢竟影響節奏,令全劇的視覺美感驟減,導演張可堅似乎惟有順從如此人工調動。如能以軌道 (Track)自動換景,整體節奏應能更加順暢。

演員方面,幾個主要角色都需要有深層挖掘和感觸,才可展現角色的矛盾和困難,現在的表演較為浮面。然而,確是「老薑越辣」,黃清俊雖然出場不多,但能展現老父的悲慟和困窘;盧智燊對陸老師的角色亦掌握得宜,該段有關「收取學校取錄通知信」的唸白具感人效果。

佛琳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