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9月 29, 2022

兩刃相交

潘惠森的新作《兩刃相交》讓觀眾引頸以待。潘氏一貫幽默抵死的筆觸,將平常生活的人和事轉化變形,從而讓觀眾細心揭開底蘊,既讓觀眾產生感情共鳴,亦讓觀眾與藝術共振。正如台詞所言:「搞藝術嘅,最緊要真誠!」如斯胸懷,令人敬佩。

 

在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觀賞《兩》劇,有點時光倒流至九十年代的感覺,「昆蟲系列」的《雞春》、《蟋蟀》等家庭倫理湧上心頭。但這不是倒退啊!世上那有事情比親情和個人身份更加重要? 既是老生常談,潘Sir自然再露兩手,自編自導甚至親自登場(但好像沒有塗上粉墨),好讓尋常故事能夠在舞台再添姿采。

 

節目場刊內的導賞文章,詳述了劇本的特點,在此不贅。在我看來,彭氏三代成員,各有個性,各有所依,但似是蜻蜓點水,瞬間即逝,水面波紋顯淺。或許潘Sir秉承禪宗不立文字之理,故此不著眼發掘角色深層感受,讓角色成為觀眾普遍認識的對象。舞台上刀光樹影,意象紛陳,令人目不暇給。演員與角色性別錯置,初期亦令觀眾嘖嘖稱奇。惟至演出中段,觀眾大概已知劇情指向:眾生人人平等,蓮花終會再開;藕餅極具滋味,人生夫復何求?

 

《蟋蟀》的大家姐在全劇自言自語,似是自怨自艾。劇末原來她向在天的父母亡靈說話,令觀眾感同身受。《兩》劇致力在語意和意象之間雙線並行,但反而互相干擾,削弱了留白的空間。

 

佛琳

  

0 Comments: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