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2月 13, 2022

十二怒漢(香港戲劇協會)

香港戲劇協會排演《十二怒漢》,於香港文化中心劇場公演。全劇採用了當年「劇場空間」的翻譯文本和舞台設計,四面觀眾的目光集中在彷如牢籠的會議室,陪審團像困獸鬥般你一言我一語盡力尋找共識。演出沒有任何花巧的舞台科技,全賴各演員塑造本身角色的獨特形象、性格,語言質感,以至演員之間建立高度默契。由於是協會的製作,十三位演員均來自不同團體,當中由香港話劇團前行政總監陳健彬飾演一號陪審員,可說是神來之筆。該角色就如一位主持人,為陪審團制定會議程序,平衡各人的不同意見。陳健彬演來一絲不苟,入木三分。

協會會長馮祿德擔任導演,在節奏推進方面顯出功力。為了重整案情,陪審員曾經兩度扮演案件的細節,該兩段戲中戲之後,舞台氣氛和節奏亦得以轉化,角色們需要重新凝聚共識,彼此用心聆聽他人的意見。整體而言,《十》劇於現代劇場展現了傳統敘事戲劇的魅力。

 (相關雜文見2022年12月13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2/1213/797063.html)

2 Comments:

At 12/13/2022 1:06 下午, Anonymous 藍鳥 said...

眾演員可“按劇情”輪流自己行開來斟水飲,潣喉嚨兼抗菌都算有趣!
竊以為若舞台既設長桌於“籠”當中,演員排次就座,若地板裝置可緩慢旋轉,讓觀眾得睹所有怒漢的三維全方位角度表演則更冇得頂!

 
At 12/13/2022 1:41 下午, Blogger tingyu_06 said...

藍鳥君,謝謝你的留言意見。
我覺得「斟水飲」可以視為導演的台位安排,讓角色們互相流動,亦可藉此調整演出節奏。
至於「地板旋轉」,當然可以運用,但這涉及整體舞美設計(例如不想運用投影或機械等科技),另亦有可能與製作財政預算、裝台、技術綵排等元素有關。

 

發佈留言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