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琳劇評
BLOG是現代式散文匯集。 若魯迅、胡適、朱自清諸君看到這個繁華喧鬧、資訊爆炸的香港社會,竟能湧現五四運動之後的另一股散文熱潮,相信他們會同聲一笑。 《佛琳劇評》為香港戲劇作出一點記錄,喜歡與否,適隨尊便。
星期二, 5月 28, 2019
星期一, 5月 27, 2019
大狀王(預演)
香港話劇團和西九文化區製作的音樂劇《大狀王》進行預演,其用心和預備工作是令人敬佩的。現在的製作規模和表演水平,已與話劇團平時的節目幾近無異。但既是預演,而且主辦機構亦強調希望接受公眾意見而再作修正,那麼我亦在此聊表一語:
1、以廣東民間流傳的故事來作現代劇場題材,可與戲曲中心形象相配。不過,劇本的敘事方式是新瓶舊酒,編劇花了很多心思來撰寫劇情枝葉,例如開場一段便花了不少篇幅來鋪排荒唐鏡的屬性,但接著更重要的情節應是他如何被周遭抑貶和唾棄,從而令他走上自我覺醒的新一頁。這部分的轉折較為薄弱。同樣地,往後的劇情繁枝茂盛,例如何淡如與主角的關係,以及下半場金喜的再現,雖令劇情豐富,但荒唐鏡與秀秀的主線卻相對上削弱了。整體上,荒唐鏡分別與秀秀及阿細的兩條主線,到底是平衡發展?抑或有主次之分? 宜再細想。
2、表演形式方面,音樂結構十分豐富,快拍歌曲甚多,也令歌詞繁密,不易接收。不過對比而言,下半場兩首慢歌(宋大媽和秀秀)便能更令觀眾投入。
3、說書人的參與頗多,不少旁白都只是補述劇情,漸漸變得煩瑣。
4、個別場面的群眾參與亦過多,令主線人物和劇情分散。
5、轉台和升降台雖令視覺效果豐富,但同樣過於頻繁。
我期望明年的公演能化繁為簡,Less is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