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5月 28, 2019

十牛圖

天邊外劇場與台灣莫比斯圓環創作公社聯合製作《十牛圖》,觀眾首先被分成三個小組,各自追隨演員進入不同路徑,既觀賞演員述說一段故事,同時亦欣賞劇團在路線上預早擺設的木板畫或風鈴裝置。所有觀眾都不會理解三條路線的全部故事,就如人生很多時都沒法認清世情所有真相......
演出由下午四點半開始,直到月亮初升才結束。全程都在坪輋的戶外空間進行。雖然天氣炎熱,但是觀眾在花草樹木之間,既發現鄉村環境之美,亦可讓自己發掘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相關雜文見2019年5月28日大公報小公園版)

星期一, 5月 27, 2019

大狀王(預演)

香港話劇團和西九文化區製作的音樂劇《大狀王》進行預演,其用心和預備工作是令人敬佩的。現在的製作規模和表演水平,已與話劇團平時的節目幾近無異。但既是預演,而且主辦機構亦強調希望接受公眾意見而再作修正,那麼我亦在此聊表一語:
1、以廣東民間流傳的故事來作現代劇場題材,可與戲曲中心形象相配。不過,劇本的敘事方式是新瓶舊酒,編劇花了很多心思來撰寫劇情枝葉,例如開場一段便花了不少篇幅來鋪排荒唐鏡的屬性,但接著更重要的情節應是他如何被周遭抑貶和唾棄,從而令他走上自我覺醒的新一頁。這部分的轉折較為薄弱。同樣地,往後的劇情繁枝茂盛,例如何淡如與主角的關係,以及下半場金喜的再現,雖令劇情豐富,但荒唐鏡與秀秀的主線卻相對上削弱了。整體上,荒唐鏡分別與秀秀及阿細的兩條主線,到底是平衡發展?抑或有主次之分? 宜再細想。
2、表演形式方面,音樂結構十分豐富,快拍歌曲甚多,也令歌詞繁密,不易接收。不過對比而言,下半場兩首慢歌(宋大媽和秀秀)便能更令觀眾投入。
3、說書人的參與頗多,不少旁白都只是補述劇情,漸漸變得煩瑣。
4、個別場面的群眾參與亦過多,令主線人物和劇情分散。
5、轉台和升降台雖令視覺效果豐富,但同樣過於頻繁。
我期望明年的公演能化繁為簡,Less is More。

星期日, 5月 26, 2019

香港演藝學院---記憶之書1.0、我自在江湖


























本年度香港演藝學院慶祝三十五周年,單看戲劇學院的變化已經不少。臨近學期尾聲,學院在一週內推出兩個製作《記憶之書1.0》和《我自在江湖》,不單讓大部份應屆畢業生得到最終實踐機會,更展示了自潘惠森出任院長之後,學院的教學和訓練方針明顯轉變。
(劇評文章見2019年5月25日大公報文化版)

星期四, 5月 23, 2019

夏娃

藝君子劇團於葵青劇院黑盒劇場演出《夏娃》,是為該團創作的「覺醒系列」最後一部曲。觀眾若將之與二0一六年的第一部《罪該萬死》和第二部《竹林深處強姦》連成一體,更能體會該團如何將其他文字移植成舞台演出的創意,以及創作人對人性深層思維的探索精神。
(劇評文章見2019年5月23日大公報文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