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4月 25, 2023

安東尼亞陶的一生


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的創作精神可嘉,演出具實驗性,能為本地戲劇工作者提供養份,亦能開拓觀眾的視野。就如是次製作《安東尼亞陶的一生》,亞陶乃是西方現代劇場其中一位重要代表者,其藝術理論和意念影響現代戲劇的表演形式。不少香港戲劇工作者對亞陶都有基本認識,亞陶的作品卻沒多少版本曾在香港劇場出現。觀眾對亞陶則不一定了解,是次演出就如為觀眾進行一次實體藝術課堂。

另一方面,到底現在的表演形式是否能讓觀眾真正體會到亞陶的「殘酷劇場」理念? 這是值得思索的問題。

殉爆


一休編導的《殉爆》,劇本喻意既是顯而易見,但同時能夠塑造一個假借國度作為背景,以及一宗合情合理的事件作為故事主線,讓觀眾勾起時代變遷的記憶,並思索身處俗世應當如何安身立命。編導有心思的用意,值得敬佩。

《殉》劇頗多哲學道理,但能透過具體的戲劇事件逐步推進。就如一休本身的編劇風格,全劇主要以兩個角色的對話建構劇情。一位是大學/社會的管理階層;一位是大學/社會的初生之犢。兩個角色本來就存著不對等的關係。劇本主線就是一宗即將引發大學/社會的「攬炒」事件,到底應該全軍覆沒? 抑或可以求同存異? 《殉》劇提出了一個與現實呼應,纏繞人心,但足以令人思考終生的問題。

劇本的可取之處,首先在於沒有將管理階層打造成浮面和負面角色,由此更讓觀眾思考是否能有更佳方法解決問題。劇末的Open ending,似乎必然是劇本的唯一出路,戲劇無法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只能給予觀眾一點啟示或舒緩空間。

將《殉爆》的文本與兩齣前作連繫而成「死亡三部曲」是有點牽強的,但表演形式卻是統一圓融,耐人尋味。黃曉初擔任的樂師和旁述者,實際就是編劇的代言人,但卻不感突兀或多言。「這是一個關於犧牲的故事!」每當旁述者重申這句說話,觀眾反而更要想深一層:「這是否真的只是一個關於犧牲的故事?」有關這種「聲音」的戲劇呈現手法,我覺得《7》最有神采,但在這「死亡三部曲」就最能展現整體戲劇效果。三位表演者各有發揮,同時互相補足,合成一體,構成完整劇作。

佛琳

星期三, 4月 19, 2023

聽心的孩子---小奇的故事


到底應該如何傾聽別人的心聲? 這是《聽心的孩子》提出的問題。編劇吳乙言撰寫了一個生活化並具想像力的故事,當中並不宣揚大道理,更沒有香港兒童劇場常見的道德教化訊息。《聽》劇透過家長與子女的關係,以及小孩子接觸大自然的過程,輕輕滲透用心聆聽別人心聲的主旨。全劇輕鬆別致,趣味盎然。

 

導演盧偉力是香港劇壇的資深戲劇工作者。他一方面以生活化的處理方式呈現家長與女兒的關係,另方面運用他善長的劇場手法,由母親兼飾敘事者及歌者,打破舞台隔閡而引領觀眾深入角色的世界。全劇簡約自然,演員以小道具及樂器作出現場聲音配置,另由配套演員以手偶和人偶方式表現小松鼠和牛蛙等動物角色,簡單而純真的手法,更能散發劇場的奇妙效果。

 

《聽》劇以其輕柔和純樸的藝術風格吸引家長和兒童觀眾,惟是舞台氣氛和節奏仍可調節。現在全劇前半部份過於緩慢,父親與女兒讀故事的篇幅較為拖沓,三口家庭的感情關係亦欠親密,故此未能完全打動觀眾的情緒。

 (相關雜文見2023年4月19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3/0419/841304.html)

星期三, 4月 05, 2023

今晚Omakase夜唔夜?

《今》劇有關一間推行新款菜式的餐廳,能以顧客光顧時的心情特製餐單。然而,老闆消失,餐廳易手卻不知是何人。據悉新老闆將於今晚到來視察,餐廳全體職員因而嚴陣以待……

李偉樂的劇本既具結構,亦有充足資料搜集材料,塑造人物亦具個性,整體而言甚具可演性。對於食物的特性、形象,更重要是與劇情的關係,編劇都有細緻和深刻的筆觸,正是「食色性也」,能以食物反映角色的心情。導演嚴穎欣的處理甚是生動。善用舞台空間左、右、中的出入口,以至四張餐桌之間的組合變化,還有五組角色之間的整合關係,導演都能透過台位和演員的互動來突顯視覺形象。

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