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31, 2015

都是我的孩子

亞瑟米勒確是美國現代戲劇其中一位大師
其劇本關乎家庭倫理和國家文化
但其中的道德批判
發人心省
劇協為觀眾介紹了這個從未在香港舞台出現的劇作
實在難得

星期一, 3月 30, 2015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可說是戲曲音樂劇而多於傳統越劇:雖然仍有越劇唱腔,卻沒有程式化的身段做手;雖有濃郁的故事劇情,卻沒有越劇常見的男歡女愛。然而,這樣深刻和具啟發性的角色,配合簡潔精緻的舞台美學,以及整齊合拍的演出團隊,讓《二》劇終究超越戲曲而成觸動人心的舞台藝術作品。

烏合之眾

我覺得編劇表面上很聰明,但實際上太有機心了,似乎是為了達到香港上海的交易(交流?)而硬塞一件新鮮滾熱辣的香港事件。


如這戲在其他地方上演,末段就會變成該地方的民眾事件。

總體而言,看完戲我都看不出任何情節表達甚麼有關個人在群體的甚麼關係......

星期日, 3月 29, 2015

社區共建遊樂場




星期一, 3月 23, 2015

引狼入室 & 最後作孽


香港話劇團同期又分兵兩路
在自家的黑盒劇場和藝術中心壽臣劇院上演兩齣原創劇目
雖然演出場地有大小之分
但兩齣劇的規模其實差異不大
而且都向本地以往較邊緣的題材挑戰
《引狼入室》在小劇場見大格局
《最後作孽》則在主流劇院見極盡醜陋的人性

星期五, 3月 20, 2015

弒君義

對於7A班戲劇組這個「粵語說唱劇場」MACBETH 2.0
其實我是衷心敬佩的
製作與排演的困難可期預見
單是沒有伴奏音樂之下清唱各句歌詞
已是加分的難度
然而
由於完全是形式主導和先行
全劇便沒有甚麼戲味了
此外
粵語唱出莎士比亞的台詞
其試驗性到底在何?
現在有些台詞/歌詞由於韻腳欠奉而十分兀突
那為何仍要勉強地將唱詞充斥全劇?

星期日, 3月 15, 2015

粵劇戲寶傳承篇

近年來,香港粵劇界倡導繼承傳統,保留精髓。新秀演員為了應付是次的傳統劇目,事先都要接受前輩的特別指導。除此之外,是次演出亦考驗各演員的傳統基本功,以及行當之間的合作默契。

星期一, 3月 09, 2015

金蘭姊妹

對於《金蘭姊妹》
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尾聲的畫面:
三位女主角站立台中
與下降的波浪吊桿和直線大幕互相融合
構成一幅絕美的女性圖像

人生就是如此充滿高低起伏

星期二, 3月 03, 2015

獅子男孩歷險記

1990年我首次看合拍劇團的《不速之客》(即是《貴婦還鄉》, 然後1992年再看他們的《冬天的故事》, 可說是驚為天人。

事隔多年, 合拍演出一個所謂合家歡戲劇《獅子男孩歷險記》同樣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