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7月 31, 2007

暗戀桃花源(三地聯演版)‧瘦身

絕非先入為主,但因為我看過當年的金士傑林青霞版本,因此怎說黃磊袁泉版都難以超越前者。尤其是後者仍然年輕,劇末老年時相遇的老態過於Acting,令劇味打了折扣。

三地版所表現的文化差異其實絕不新鮮,新馬仔鄧寄塵時代的粵語片屢見不鮮。只是,在《暗》劇卻是恰如其分,沒有修飾做作,觀眾更易接受和產生共鳴。

香港話劇團製作的三地版確有劃時代意義,彰顯了香港於華文戲劇的軸心位置,順理成章地於兩岸三地築起文化橋樑,這令戲劇藝術的發展更見樂觀。

**********************************************************************************

在汕頭飲食真要非常小心。

不知是否吃了不潔食物 (同事則說我是中暑),昨晚起至今天肚瀉了十幾次。令我腳軟無力,精神不振 (因為昨夜差不多沒睡過)。

今天算是穩定了。

希望這能夠在大喜前,算是不經意幫我瘦身吧。

星期一, 7月 30, 2007

倒數階段

昨夜看了三地聯演版的《暗戀桃花源》。本想寫些感受,但是今晚回汕後,上網收到不少電郵及留言。朋友們陸續問候,故此都要逐個回覆。

暫時沒空。

p.s. Dear Vincent, Paul, Clementine, Betty, Kwan, Hung. 非常謝謝!

星期六, 7月 28, 2007

大起大落

早上七時被電話吵醒。

助理來電通知,學院一位專責處理學生工作的老師,於清晨六時因肝病去世。

我對這位老師不算熟稔,因為我在這裡工作九個月期間,他大部分時間都請了病假。不過,上個月他曾回來,請我簽署証明書,因為他要向有關單位申報生育小孩 (國內有一孩政策,故此生孩子要辦理不少手續的)。我當時見他雖然消瘦,但精神不差。

其後他又繼續請病假。

今天知道他終年三十五歲,小孩子原來仍未出生,變成了遺腹子。
**********************************************************************************
下午大夥兒開個早已安排了的特別會議 (因此我要明天才回香港),晚上外出為預祝我的助理而吃喜酒。

她在此工作了四年,稍後便離職去廣州結婚。

一張大桌子坐了十八個人,大家吃喝玩笑,暫時忘卻工作壓力和同事死訊。

p.s. Dear Phoebe, 謝謝您的留言。

星期五, 7月 27, 2007

長大

我們學院有五百多學生,新學年將達到六百多學生。

好些學生仍是來自鄉村,因此家境不算富裕。學校於是提供很多方法補助學生,例如貸款讓他們有錢交學費;另外,向本科生提供「勤工助學」的崗位 (即是給學生做一些工作),向研究生提供「三助」崗位 (即是做助教等工作),學生們每月便可賺取二至三百元。

這幾百元足夠做生活費 (因為學生飯堂每餐飯只要幾塊錢)。 我今天與一個學生同檯吃午飯,她吃了一碗青菜撈麵,我估計只要二元。

今天,看見網友又再問:「我何時才會長大呢?」又說:「我真的要學習成長了!」

其實,這兩句說話我已見過好幾次了。

家庭提供的幸福,有時其實會把子女寵壞和害苦了。將來如何面對這個現實的社會呢?

汕大的學生,在艱難中成長,足以自豪。

星期四, 7月 26, 2007

慶功

有人去了南澳 (汕頭市外的海濱旅遊區);另外亦有部門為一個學年的工作結束而慶功。

晚上我參加了晚宴,同桌的人我都不認識,只知道是學校不同部門的領導。

紅酒白酒互相敬賀,魚蝦海產琳瑯滿目。

這就是汕頭的一夜節目。

星期三, 7月 25, 2007

RMB999.9

汕頭是內地其中一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然而,汕頭市在過往十多年算是被廣東省忽略了,故此整個城市沒有甚麼特別發展,人民的生活中規中矩。

我沒有任何正式數據,只聽聞這裡一個普通勞動工人的月薪大概一仟多元人民幣(下同),大學畢業生從事寫字樓等文職工作,月薪也最多二至三仟元。

不過,今天學院的部份同事合夥送了我一封賀禮 ----- RMB999.9,當中有九張一百元紙幣、九十九張一元紙幣和九個一毛硬幣。

他們說:「兩個『九』代表長長久久;四個『九』代表天長地久!」

這份賀禮除了是一番心意,也是他們的辛勞收入。

真的非常感激。



p.s.
釘釘君,多謝留言。
丸君,多謝E-card.

星期二, 7月 24, 2007

謝謝

1. 原來昨天過了一個大暑的生日,自己也不知道。

2. 學校雖然少了一半工作人員,但我真的仍然很忙。

3. 我在幻想:把汕大套入了香港的某個大機構。這人就像校長;那人又像主任.......原來真有不少類似的地方。

4. IRD君,謝謝您的賀詞!

星期一, 7月 23, 2007

夏季輪休

1. 進入夏季小學期的輪休月,我也自行「輪休」一天,故此今日才從香港返回汕頭。

2. 汕頭有一個好處 (之前已曾說過) ,廣東體育頻道直播足球的彈性很大,這星期便全程直播曼聯在澳門及廣州的賽事;香港的英超比賽亦會播送。我的晚上便不愁寂寞。

3. 看到網上新聞,香港藝術館竟然有兩位員工身亡。真不敢相信,今時今日竟有做死人的事。

還有三個星期便踏入人生另一階段,陸續有朋友問候。

星期日, 7月 22, 2007

渡 Crossing

去年籌辦這節目時,最早落實的法國青年劇團 (Theatre Du Fil) 提供的節目就是 "Crossing",蔡錫昌其後賦予中文劇名「渡」,另外莫昭如找來了印度的醒覺劇團 (Theatre Natya Chetana) 與Du Fil一起合作,法/印和歐亞的組合因此而生。

單看Du Fil與Chetana的部分不覺失望,再看整個節目 ── 即是第一部分由香港青少年演出的「天外天劇場」和第二部分由國際青年人Young IDEA演出的「青春國際交響曲」,也不會說是失望。然而,從藝術層面來看,「天外天劇場」確實較失色。

我所指的失色,並非說演出演得不好或內容不夠深入等技術性的問題,而是香港的青少年太拘謹了,令到這部分的氣氛相當凝重。導演/導師似乎沒法打開青少年的心窗,因而只能作技術支援而令青少年較容易「登台」演出。由是,導師梵谷在台側敲打三角鈴或小鼓作配樂,實際就是為青少年提供演出指示,青少年仿似木偶般表演,沒法表現年輕人應有的幹勁和精神。

然而,若把三個部分作為整體而論,這也能達到張秉權當初的願望: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以戲劇互相交流,互擦火花。

事實上,第一部分的香港青少年,對社會、生活和文化提出了很多疑問,明顯地他們自己有著一股莫名的疑惑,對生命存著太多不解。他們也不善於用自己的身體來表達感情,演員與演員之間亦有一定隔閡。巧合地,這就是地道的香港年輕人特色。

第二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雖然各操不同語言,但表演中的人際關係反而沒被語言阻礙。他們善於運用身體來表達意念,情感的發放也見自然。看得出那是一種文化本質,讓外地的年輕人更懂得表現自己。

第三部分無論在藝術處理和文化交會上都更見成熟。因此,整個節目可表現出精神上或文化上的「渡」的精神。

星期六, 7月 21, 2007

《一期一會》&《臨流鳥2007(消失的翅膀)》

回港必須抽空照顧一下「大仔」..........

上題兩篇劇評文章已上載於佛琳網頁。

星期五, 7月 20, 2007

Beauty and the Beast?

整整一星期的工作又告完結。

下星期起的四個星期是「輪休」月,即是全校的行政人員會輪流休息。我卻仍然會上班。

但怎麼說也希望會輕鬆一點。

明天又回香港,觀看IDEA的《Crossing 渡》,看看這節目與我去年籌備時有沒有變化。

希望香港不會比汕頭熱。

p.s. Dear kK2, thank you for your message. However, "Beauty and the Beast", who is who?

星期四, 7月 19, 2007

人情冷暖

稍為空閒的日子,想的事情便多了。

不止一個香港朋友問過我,離開兩年怕不怕被人忘記。我只有一個答案:有甚麼好怕? 大不了一切重頭來過。

當然,我知道在這個年紀、這個階段、這個關口,重頭來過並非易事。可是,我亦對自己的工作能力、經驗、知識,仍有信心。

然而,香港始終是一處得走較別人快的地方。

快得近乎無情。

這段日子,不少朋友都對我關心及問候。不過,亦有少量朋友,Email沒應、電話沒接、留言沒覆、SMS沒回。

為什麼呢?

我猜..........

就因為那是香港。

在國內,真的有些人會在稍為有空的時候 (例如近來接近暑假) 從某省老遠去到另一省,為的只是探望一下幾個舊朋友。

人情冷暖,就是如此。

星期三, 7月 18, 2007

雜碎20070718

1. 廣東電視《新聞在線》報導:廣州市昨日地面溫度最高達49.5度;哈密(即新疆附近)本屬乾旱地區,但這幾天卻遇上150年以來的最大暴雨。

2. 香港電台新聞報導:供港豬肉減少,有些市民表示要戒吃豬肉。我舉腳贊成。(因我是食素的)

3. 這星期有兩個學生去了香港藝穗會實習,Fringe的Cat真的非常好人,為學生安排了很多觀摩機會。謝謝!

4. 原來汕大本星期進入了夏季工作時間,即是0830-1100;1500-1730。我懵然不知,難怪想起要找某某時已沒法找到.......我卻仍然很忙。我用港式工作時間,這裡卻是國內模式。

星期二, 7月 17, 2007

汕頭好處

1. 汕頭有一個好處,就是我宿舍有超過40個國內電視台可選擇 (不過我來來去去都是看那幾個而已)。這星期曼聯東遊,廣東有線體育頻道便會每場直播。今晚看了曼聯vs.浦和紅鑽。

2. 從網上報紙看到IDEA2007.HK昨天的開幕典禮十分熱鬧,既有中西樂合奏,又有舞獅粵劇。請問有否高唱《香港始終有您》?

3. 終於為下屬分配好暑假前的輪休......但我自己卻每天都忙碌,休無可休。

4. 一串回應:
a. 面對面君及凡夫兄,我已發了電郵給您們;
b. Puifong君,凡事應有創意嘛;
c. 釘釘兄,甚麼是「大家咁話」?

星期一, 7月 16, 2007

夏天雨後

1. 各友好如已收到通知咭,唔該請單一聲。

2. 本周是IDEA2007.HK的會期,去年我有份籌備,但現在卻沒辦法參與,真遺憾。

3. 學校雖然一個月後有兩星期暑假,但現在又批准職員下星期起輪休-----即是輪流休息。我自己卻感到非常忙碌,根本不知如何可以輪休。原本留了飛睇《暗戀桃花源》,現都要改期。

4. 今日落過幾陣雨,因此沒有上星期般酷熱。

5. 這個夏天很有紀念價值。

星期日, 7月 15, 2007

不再冬天

今天生果日報報導了天文台台長的憂慮,因為香港半世紀後便沒有冬天。
我昨天在旺角走了半天,可以證實香港來年便可能沒有冬天了。
原來汕頭也不是那麼慘。
*********************************************************************************
本想去看「國之重寶」,但原來《清明上河圖》首輪真跡展覽的門票早已售光,我唯有在文化中心外圍看宣傳展板。

********************************************************************************
人們都盡量躲在室內或地底,因此相信香港仍可讓人生存一段日子。
我看見九鐵車廂的設計,令我對香港尚有一點信心。







*******************************************************************************
籌備了半年,下個月發生的事終於準備得七七八八了。
諸君若有興趣請造訪 "T & T Wedding Notes" 看看。

星期四, 7月 12, 2007

蝴蝶





細看之下
這是一隻蝴蝶
它伏在男廁窗檯上
長時間一動也不動
我看了它很久
我猜
它是在抖涼
因為天氣實在太熱

星期三, 7月 11, 2007

苦中作樂

好~~~~~~~~~~~熱啊!!!

百忙中往捧場:我院藝術聯隊與資源管理隊於校內籃球賽雙雙進入決賽,今天作一生死戰。









藝術聯隊僅輸12分。後來知道,原來資源管理隊大部份球員都是學校的保安員。

難怪個個高大威猛恐武有力。



上星期日與學院同事「飯聚」。這相片証明了大陸真的有好多女人。

星期二, 7月 10, 2007

惡兆

不知怎樣,今天又突然非常忙碌!

香港回歸不久,這幾天又突然惡兆連綿:廣播處長仆醉街;興利中心塌天秤!

真的大吉利是。

星期一, 7月 09, 2007

小學期‧33.8度

由本星期起接著的六星期,是汕大的小學期。

所謂小學期,亦即是Summer Semester,主要是開一些在秋季(9月)和春季(3月)未趕得及開辦的課程,又或是為留校而沒有回家鄉的學生,開辦一些較為特別或冷門的非學分課程 (即是純粹學多些東西但沒有學分的)。

這本來是好事。不過,其實留校的學生也不多,可是行政人員卻全部要如常上班。也就是說,全體行政人員為小部分學生提供服務。

這可真是見仁見智。據悉,全中國只有汕大有這小學期,其他院校的教職員都在放暑假了。
*************************************************************************************

晚上八時五十六分在宿舍內是33.8度。

星期日, 7月 08, 2007

再會《一期一會》‧過大禮‧又見藍天

總共留港26小時,做了很多事情。

再看《一期一會》,是因為想知道上次沒看趙學而那情節是否有損失。

看戲的過程中,即時感覺是:沒有了趙學而那環節,對全劇根本沒有影響。然而,過後再想,趙學而飾演的搵錢女神,與大學生發生的感情問題,也是象徵了現代社會的一種物慾感情觀,這對《一》劇的處境主要集中在校園特定範圍,也可作出一種物理空間的補充作用。此外,趙學而的感情事件,亦與浩一(即林一峰)那段拚死等待,不離不棄的愛意,產生了互相呼應的效用。故此,有趙學而的環節,怎說也令全劇的感情命題更完整。

這次再看《一》劇,注意力更集中在導演和歌曲方面。我覺得導演在很多場面的調度都處理得非常細緻;歌曲也完全配合劇情的氣氛。《一期一會》確實是商業與藝術成功結合的作品。
**********************************************************************************






傳說中的過大禮,就是這樣一回事。
*********************************************************************************


很久沒有在香港看到藍天,今天竟給我遇到了。

明天應該會更好。

星期五, 7月 06, 2007

畢業了






我在背後偷拍別人拍照。
俏俏地感受別人的歡愉。
四年的苦讀就在一刻抒展。
未來的前路將於明天出發。

星期四, 7月 05, 2007

綵排拍照







同學們
四年苦讀只為一天
明天便是畢業典禮了
大家首先綵排互相拍照
畢業後各散東西有緣再見

星期三, 7月 04, 2007

出路

近來香港藝術圈 (請注意是藝術圈而不是戲劇圈) 有一個機構在聘請兩個管理階層職位,好幾個朋友都把招聘廣告電郵給我,好像希望為我介紹一條「出路」似的。

在此感謝各方友好的熱情和關注。然而,對各友好我都只是給予一個答覆:我與汕大仍有一年多合約,不能就此離去。

誠然,做人從來也不應因為困難/厭惡而放棄一份工作。況且,這裡有一批很有幹勁的年輕同事,更有一班純樸而充滿理想的學生。因此,我仍然樂於面對這份挑戰。

只是,太熱了。

過兩天便是本年度的畢業典禮,可能要穿西裝。

噢,No!

星期二, 7月 03, 2007

燦爛過後

從友人blog看到7.1當晚的煙花,令我驚覺自己已有很多年沒有看香港的煙花。

節慶之後,應該繼續營役工作吧。

汕大的七月份,既輕鬆,亦緊張。

因為這星期要舉行畢業典禮,所以各部門都很繁忙。此外,雖說八月中會有兩星期暑假,但學校自下星期起便會停止某些事務,直到新學期(九月份)才再重新開始,為此各部門都要趕緊在這星期把未處理的事情處理好。

沒有下雨的天氣之下,汕頭還是很熱。

星期一, 7月 02, 2007

從回歸再向前行

大清早起來出發往飛機場。
街上行人不多,有的都在趕車或趕吃早餐,看上去與我好像有些相似。噢,我發現了,他們是自由人,趕著抓緊時間遊玩香江;我卻在趕回汕頭上班。

***********************************************************************************
昨天是香港回歸十周年,我很高興能在港作出見證。

我先到銅鑼灣阿麥書房買下林克歡新出版的《香港戲劇‧戲劇香港》,珍而重之地把它放在包裡。






接著,我在銅鑼灣及灣仔之間,觀賞香港市民熱烈慶祝回歸的情況。市民們都非常熱心,堅持著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愛國愛港並全情擁護黨的領導。









民眾們爭相地跑到街上,高呼愛國愛黨的口號,力證香港市民如何支持祖國的統一事業。街上車水馬龍,電車亦為民眾暫時讓路。

一切我都會記憶在心裡。

1997/6/31 ?

香港选择到内地发展的人多了--访在汕工作港籍教师

任教汕头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梁世杰老师是2003年来到汕头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有美国留学背景的香港人,梁世杰说,香港人越来越多地认同了自己的中国身份,反映在多个方面:讲普通话的人越来越多了,甚至于香港特区立法会于2002年通过议案,促请特区政府制定有效措施,提高市民的普通话能力;选择到内地发展的人越来越多了,梁世杰自己也在2003年受聘到汕大工作,教授记录片制作、广告片制作等科目。
回想十年之前的1997年,当时还在美国攻读硕士学位的梁世杰想要亲眼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时刻,特意向学校请了假。“回到香港发现,当时新闻界人手全部不够,每个媒体都要人,到处都在临时招聘记者,连接送记者外出采访的司机也供不应求。”新闻专业出身的梁世杰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于是到美国三大商业广播公司之一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应聘当摄影记者,负责跟踪采访香港一个普通中产阶层家庭如何度过香港政权交接的时刻。
这是香港一个最为普通的中产阶层家庭,家庭收入稳定,有房地产投资。“我们从1997年6月31日拍摄到7月1日。拍这一家人吃饭、谈话、看电视、外出,不放过任何一个最细微的细节。”梁世杰和其他的外国同事一起工作,后来这个片子剪辑之后播了出来。梁老师说,这个拍摄的过程让他有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审视香港回归。“很多外国记者希望看到的是香港人大喜大悲的场面。可拍完片子之后他们都很失望,因为完全没有料想中的场面出现———香港人是十分平静地接受了这个过程。我想这应该归于一点,那就是大家都对回归祖国有着充分的信心,相信香港会越来越好。”

和梁世杰一样到内地发展的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行政总监丁羽也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十年前,我和千千万万个香港人一样,走到中环,在密集的人群中感受回归一刻。结果发现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丁羽微笑着说,“也许是因为我绝对相信,回归之后与回归之前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分别。如果说有分别,那就是香港一定会比回归前发展得更好。”
去年底来到汕大任职的丁羽在香港一直从事表演艺术工作。回归期间,他正忙着帮香港明日剧团和国内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后人谈《三毛流浪记》的改编版权问题,因此到上海等城市出差过好几次。“每一次到内地,亲切的感受就加深一层。”从艺术交往的角度审视这十年,丁羽的感受是“两地的交流日益密切,香港越来越倚重内地的艺术家。”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香港只是弹丸之地,单从艺术家的数量来说就不能和内地相比。现在来到汕大任职,丁羽更感到内地的变化“甚至比香港还要快”,文化底蕴深对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十分重要。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互相介绍、促进香港和内地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达到“双赢”。
*******************************************************************************
上文轉載自《粵東訊息港》的訪問。

我的疑問是:1997年6月有31日架咩?

星期日, 7月 01, 2007

回歸十年

從汕頭至香港,沿途景色其實相當美麗。

不過,香港始終是繁華之地,而且這裡是我家,怎也難捨難離。

我很高興在六月三十日的回歸十周年前夕,能在劇場與一眾戲劇愛好者共同分享《臨流鳥》。戲的優劣是另一回事,但它表現了香港的核心價值:在眾多熱鬧繽紛的回歸娛樂節目中,我們仍能獲得一些小眾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