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9月 30, 2015

盛宴

《盛宴》的創作人以辛辣的文筆,批評現代不少「齋口唔齋心」的人士。
我十分認同這種批評角度,尤其在現代社會,飲食文化背後已被一套商業價值觀所操控。《盛宴》末段劇情講述不法工人製造假月餅謀取暴利,致令一位草根階層母親因吃了那些假月餅致死。然而,不法工人本身原來亦受到生活折騰,迫不得已挺而走險製造假貨。
說到底,飲食既可是福氣,同時也為現代人的生活增添煩惱。

裸「言泳」無邪

我沒有看過陳冠中的原著小說,不敢評論浪人劇場的改編版本。
現在看來,譚孔文以其一貫善長的舞台意象來表述故事:小島上的鐘樓、市井茶餐廳、東方典雅屏風,然後再加上一個全知敘述的講台,既把地道香港仔張得志的一生娓娓道來,亦將資本主義社會影響下的香港變得詩意美麗。
很奇怪觀眾席上有頗多空座,証明要將劇場與文學連結,仍需要加一把勁。

結婚

2009年看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版本,對《結婚》已有頗深印象。
是次香港話劇團在大會堂劇院演出,無論場地或演員,都是最合適的配搭。
(劇評文章見2015年10月20日大公報文化版)

星期二, 9月 22, 2015

五月的梅子

《五月的梅子》
典型的文藝小品。
女主角May是大學畢業文藝生,雖然有母親及幼年失去父親,但現時身邊只有一位要好同學,與世界沒有其他關連。
劇本語言很文藝,但卻硬擠入辦公室戲劇衝突,以展示現實世界與女主角的不協調,但來得有點牽強。就如那攝影師配角,典型的輔助角色,以解決主角一切疑惑和困難。
蒙潔與譚芷翎俱演得很細緻,散發青春力量和獨特個性。

星期五, 9月 18, 2015

深水埗李爾王

《深水埗李爾王》,顧名思義,故事包含兩個主要元素:一批住在深水埗天橋底的露宿者,其中一人腦海經常幻想自己是莎士比亞筆下的李爾王。
劇本雖然寫實,但其實結構很簡單,幸虧劇末來一段「告別奈何橋」,才可產生些觀賞趣味。

天氣瓶

所謂「天氣瓶」,是十九世紀西方國家的發明,瓶內的液體會因應氣溫升跌而產生變化。尤其是氣溫下降時,瓶內液體會衍生一些白色結晶體,彷若羽毛般點點片片。因其浮游在液體之內,而且形態百態,所以除了反映天氣情況,亦可供主人(製作人)作為家居擺設,以作觀賞。
「天氣瓶」的液體能夠產生變化,主要因為化學物質混合而成。瓶內其實只有兩種液體,若要達到「天氣瓶」的作用,並非簡單將兩種液體混合在瓶內便成,而是要掌握合適的比例,不多不少地將兩種液體的正確份量混在一起。否則,一切只會徒勞無功。
盡管如何努力,有時我們也難控制結果。

側台生死

九月初忙得透不過氣
在舞台側看盡生生死死

星期六, 9月 05, 2015

祠堂告急

i Stage進駐上環文娛中心成為場地伙伴,頭炮演出是滑稽搞笑的《祠堂告急》,劇團希望藉此吸引普羅階層觀眾,以開展未來三年駐場之路,似乎無可厚非。
《祠堂告急》傾向鬧劇格局,難說是否編劇的進步之作,因為全劇的結構和細節實在值得商榷。
(劇評文章見2015年9月21日信報文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