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月 26, 2018

聊齋 Why We Chat?

這些年,林奕華都與台北演員合作成國語演出的戲劇。張艾嘉於《聊齋》擔任吃重角色,幾乎是從頭演至尾聲。她與王耀慶及其他台北演員(其中的葉麗嘉來自香港),無論表演方式和默契都充分合拍。張與王二人的表演其實甚有難度,二人各有一個相對較固定的角色身份,但隨著導演的安排,二人隨時跳出跳入不同狀態,而情緒起伏卻仍牢牢掌握,輕鬆處笑意盈盈,凝重處情深款款。
(劇評文章見2018年2月2日大公報文化版)

主席萬歲

張飛帆的劇本是有心、有意、有技巧的。從真真假假來展現政治狀況,並揶揄藝術環境,令普羅觀眾及同業都各有所得。
然而,我覺得奇哥(倪秉郎)的角色有點尷尬,尤以前半段的情況更甚。他與四茂(陳志雲)之間的關係不明確,推動事件的位置亦很曖昧。編劇亦嫌野心太大,要在主題之外,再加入二男與太太的三角感情關係,令到劇本的主旨有些偏離,也間接令全劇草率收場。

星期一, 1月 15, 2018

拚死為出位

張天恩翻譯、鄧偉傑導演的《拚死為出位》,中文劇名通俗吸引,劇本改編為上世紀八十年代,港產電影北上拍攝的初期,故事的時空、地理,以至角色背景,因此能順理成章,地道貼切。
演員並不以化粧、服飾或道具來展現角色,純以形體、聲音和神情來演繹不同的角色。朱栢康和鄧智堅二人的表演是不相伯仲,各有千秋。
(劇評文章見2018年1月24日信報文化版)

星期一, 1月 08, 2018

迂迴曲

《迂迴曲》是「新戲象」編劇培訓計劃之下的作品。故事內容雖然不算新穎,但是編劇許晉邦的筆法亦見新意。編劇以倒敘的方式,從男主角陷入愁思開始,逐個段落追憶他與家人破裂的關係。直到最後,觀眾明白男主角的祖母如何逝世,以至餘下的一份遺憾令到男主角重新振作起來。劇團邀請了資深導演余翰廷來呈現劇本,令到新進編劇的作品得以在職業劇場問世,蠻有意義。
(相關雜文見2018年1月16日大公報小公園版)

星期日, 1月 07, 2018

走過劇評25年‧回望2017香港戲劇演出

25年了,這是一個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