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6月 29, 2020

聽搖滾的北京猿人2021



2017年底在牛棚的前進進劇場,胡境陽編劇、李國威導演的《聽搖滾的北京猿人》記憶猶新。

全劇分作三條脈絡:時代青年阿照與萬華因應雨傘運動結識,其後對未來持不同想法;哲學家德日進不斷發掘人類的進化過程;飾演《海鷗》的女演員幽靈持續至今天仍然盤旋不去....三條線互相穿梭,直到最後雖然阿照與萬華都置身於「港猿革命」,但卻找不到出路,不知何去何從......

是次的「2021版」由陳炳釗導演,不以呈現原劇本為目標,也不是希望如何解構或分析劇本,而是藉著演出過程與觀眾一起探問前路。演出保留了三條脈絡,以及好幾段原劇本重要和具戲劇性的情節。當中尤以阿照與文化局人員關公的對話最為精彩及諷刺,與香港人現時想像的未來情境互相匹配。另一方面,導演更以演員為第一身作切入點,展示了藝術工作者與社會的關係,例如梁天尺原想放棄參與重演,溫玉茹曾因演出而陷入情緒不安.......

演出不乏與當下香港狀態息息相關的意象:磚塊、火種,以至劇末時摧毀了猿人雕像。也許這只是導演想勾起觀眾的集體符號,更重要是演員在演出開始時說明要在特定時間內完場,這兩個小時與未來一或兩年並沒兩樣,到底往後如何自處? 《聽》劇明確地表示不是也不能給予答案,只希望觀眾走出劇院後好好想一下......

劇場給予觀眾思考力量,就在於此。

星期一, 6月 22, 2020

異例與法則

《異例與法則》以往多次在香港劇壇公演,較多被翻譯為《例外與常規》。布萊希特的劇本能夠跨越時代,發人心省,而且更具備濃烈劇場效果,讓導演和演員有尚佳發揮機會。

生生

自從新冠肺炎以來,我再度踏足工廈劇場觀看的作品,就是同流的《生生》。
本劇只有一男一女兩位演員,從男女的婚姻和生育,延伸至人類與地球大自然生態的關係。
劇本具細緻之處,並以純劇場手法展演,摒棄佈景服裝和道具,完全由演員展示劇情。
導演鄧偉傑排練了三組演員,我只觀看了其中一組,故此無從比較演員的表演方式。導演以急速節奏交代流逝時光,故此演員在初段亦要以急速說台詞,這處理方式可以理解,但至演出末段,演員似乎難掌握角色的心理成長和變化。

星期二, 6月 16, 2020

深夜書店之一千零一頁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劇場演出都停擺了,但是劇團和藝術家都不會停下來,繼續以不同方式將創意和作品與觀眾聯繫。

「非常林奕華」在線上讀劇的《深夜書店之一千零一頁》便成為了時代的產物。全劇的場景是台北著名的二十四小時營業書店。深宵時份,這裡的時間好像永不靜止,卻又似一直停留在某一時刻。由是,人物與事件就似輪流不息。全劇由九位演員分飾十個角色,其職業或背景都與創作有關,例如作家、演員、剪接師、鋼琴家,即使是書店的營業員,也是願意擔任大夜班的文學愛好者。他們在不同時期,有意或無意地在書店相遇,生命之間搭建了縱橫線,構成一幅由書本鋪設的人生圖畫。

(相關雜文見2020年6月16日大公報小公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