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7月 31, 2023

銀河鐵道之夜

香港戲劇工程於北區大會堂演出的《銀河鐵道之夜》,可說是濁水清流,在大時代尤其能夠給予年輕人堅持的力量。

編劇盧偉力根據宮澤賢治的小說寫成劇本,內容大致依照原著而行。全劇以阿喬和加柏為主要角色,前者出身寒微但有過人毅力,後者家境較佳而天性純樸。兩個男生的個性十分討好,令全劇滿載積極和樂觀的人生成長意義。然而,世事無常,加柏最終為了拯救溺水的同學而犧牲。由是,從死看生,年輕人的死亡令人婉惜,但更予人重大啟迪。編劇的筆法並不花巧,線性敘事方式令到結局發揮悲慟和勸勉的力量。

劇本的特點是融會詩意。除了主要角色,朗誦隊/村民/同學合而為一,既是輔助劇情前進的群眾角色,更重要是將宮澤賢治的詩作融入劇情。《不畏風雨》文字簡潔,用字有力,在舞台上具有攝人力量。

上文多次提到「力量」,這是全劇的核心主旨,不論文本或表演形式,應該同樣重要。

《銀》劇應是一齣青少年戲劇多於兒童劇。蘇明子與王子擔任聯合導演,二人在演員表演和舞台美學方面,各擅勝場。訓練青少年學生參加演出,難度可想而知。現在看來,朗誦隊能夠發揮詩歌效果,但作為同學角色,青春的「力量」和朝氣並不足夠,以致兩位男主角亦嫌過於老成,少年的稚嫩感覺應可提升。全劇雖以日本為背景,但角色的形體質感和說白語氣並沒有太多日本氣息,可再琢磨。另一方面,全劇的舞台美學效果能夠發揮超越宇宙的感覺,背幕投影並不喧賓奪主,但是為了營造星空奇景,舞台大部份時間的光度偏暗,亦是全劇予人感覺晦暗的原因。

佛琳
 

星期三, 7月 26, 2023

史家本第二零二三回之伏虎降龍


香港話劇團演出的《史家本第二零二三回之伏虎降龍》(下稱《伏》劇),源自莫里哀的劇本,單看中文劇名便知再創作成份高於純粹翻譯。

話劇團只採用了原劇的故事框架和角色,背景與台詞皆是再度創作。現在看來,《伏》劇在兩方面都對劇本有所提升:展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武俠江湖世界;將劇場表演藝術特性融入劇情。

《伏》劇的背景改編為中國的武俠世界,兩個家庭的父輩分別是降龍寨的寨主和伏虎幫的幫主,二人每年都比試武功,殺得難分難解。為了化解仇恨,樸人史家本提議他們的兒女互相成親,以婚姻連繫兩個家庭。全劇就在江湖恩怨和愛恨當中糾纏不清。不同的武功招數,以至一些在武俠電影或電視劇常現的術語,香港觀眾都不會陌生,甚至感到親切。另一方面,全劇亦增添一條戲劇表演情節,史家本運用表演手法指導兩家年輕人扮演祖父輩,從而騙取父親認同婚姻。再至故事結局,史家本竟然承繼俄國戲劇的「史氏體系」,不單令觀眾笑破肚皮,更寓意表演藝術的重要性和文化意義。

 

《伏》劇的改編移植令舊故事脫胎換骨,重新賦予文化內涵。不過,原劇將史家本作為勞動階層,對主人作出奮力反抗而產生的階級對比,現在卻是蕩然無存,依然有點可惜。

(相關雜文見2023年7月26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3/0726/875546.html)

星期二, 7月 25, 2023

粵劇武生藝術專場


今年的「中國戲曲節」煞是熱鬧,作為本地觀眾,我當然要支持香港的粵劇,況且「粵劇武生藝術專場」包含多齣戲碼,既有折子戲,亦有足本演出,全都是武生的首本戲,令人期待。

我特意選看了首晚節目,先以《六國大封相》作為開台例戲。《封相》原以正生扮演的蘇秦為第一主角,但自清末粵劇藝人鄺新華參演的關係,《封相》演變為武生扮演的黃門官公孫衍為主要演員,因此便以武生功架為主要表演。廖國森早年曾獲靚次伯執手指導武生功架,其髯口功夫嫺熟精到,用兩指向上彈出白鬚,飄下時絲絲不亂,乃是公孫衍其中一項表演特色。廖國森「坐車」亦盡顯腰功與腿功力量,即使真實年齡不輕,但演出仍然泰然自若。是次《封相》尚有幾位名伶參與演出,但是其他角色明顯行當不齊全,例如「六國王」的演員,竟然要下場轉裝兼飾其他配套角色,情況尤如鄉間的「神功戲」,由此而顯出香港粵劇青黃不接、人才不足的情況,令人遺憾。

(相關雜文見2023年7月25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3/0725/875188.html)

星期三, 7月 19, 2023

死亡執行者

另劇場演出的《死亡執行者》,場刊展示乃根據美國真實事件改編。以監獄牢房作為處境,幾位囚犯已被判死刑,但卻在等待新法例才可執行。從原本的死亡狀態而感受生存的意義,故事的確具有高度可演性。

編導陳錦龍將劇場設計得甚有氣氛,為演出的外在形象豎立良好基礎。各個死囚都有不同個性和背景,由此而引發不同的人生故事。正是「各有前因」,各人對生存有不同看法。另外一個監獄管理員角色身處其中,亦正亦邪,最終揭穿乃是正義守護者,令全劇的反抗建制意味更加濃厚。

劇本結構其實過於工整,每個角色都有一段頗長的獨腳戲──那並不算是獨白,因為欠缺了自白的個人力量;那是一折交代角色的獨腳戲,影響了全劇節奏推進。另外,各角色之間的連繫不多,人物欠缺互動關係,以至最終走出籠牢的決心和推動力不足。不過,幾位主要演員都有落力和用心的表演。黎浩然飾演的壞蛋有較多發揮空間,其能量亦震懾全場,令觀眾印象深刻。

佛琳
 

星期三, 7月 12, 2023

一人芝居


日語「一人芝居」的意思就是「一人騷」,全劇乃是林沛濂的個人風格化表演,以及將親身經驗與觀眾互相分享。他以留學生的身份展示他在日本學藝經歷,全劇並非線性敘事,只是片段式交代不同期間的學習體會。從初期不了解日本文化,至到基本上了解日本表演藝術的特性,全劇過程生動活潑,但未能讓觀眾產生太深刻的感受。林氏在大部份片段都是一人同時飾演兩個角色而互相對話,較突出是快餐店經理與客人,他借用「顏藝」作表演技巧,單靠誇張的臉部表情和語氣,便能展現了兩個極端的角色形象。全劇的主旨是他對日本文化和表演藝術的探求,當中一節為學習「能劇」的踏步片段,說明他學習別國傳統藝術的收獲。整體而言,探求異鄉文化然後靈活運用,並與本身的藝術融會貫通,不論對藝術家本身或觀眾,都能開闊視野。

 (相關雜文見2023年7月12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3/0712/870659.html)

星期日, 7月 09, 2023

林澤群Adios演唱會


這並非一個戲劇,而是一位本地資深音樂劇演員的告別演出。林澤群透過個人的編年史,將多齣音樂劇歌曲與觀眾分享。《紅男綠女》、《棒球狂想曲》、《唱假聲的男人》等,大部份都是早年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的作品,可見學院曾經不遺餘力推動和孕育音樂劇人材。較近年的《奇幻聖誕夜》、《假鳳虛鸞》,更令人記憶猶新,歌聲不斷。

林澤群的確具有音樂劇魅力,他的聲底沉厚,吐字清晰,感情豐富;他的笑聲真摰,具有動人質感。舞台上他是音樂劇巨星,演唱會並邀請到多位本地音樂劇同儕亮相,不單令觀眾享受耳福,並能感受各位曾為本地音樂劇付出的努力。

佛琳


一號病房



從演出場刊資料顯示,《一號病房》早在2019年已作試演。時至今日,《一》劇再於葵青劇院黑盒劇場演出,對應著近期香港社會屢次出現精神病患者事故,戲劇似乎與世情互相對照。

曾漢仲編寫的劇本帶懸疑性質。故事從病者楊子瑜說起,展示精神病者的獨特病徵:病人從來不覺得自己患病。從楊子瑜的狀態引發病房的建設源頭,再至見習醫生沈淼的介入,全劇似乎並不在解決精神病於社會的普及狀況,而是探究誰有權利定義他人是否患有精神病。

劇本常說的一句話:「精神病,真係會傳染㗎!」讓觀眾感到他人的惡意批判,較之真正的精神病患者更加可怕。劇本的主旨是有深意的,不過中後段開始過於兜轉,直到末段的焦點轉至醫生身上,並終結在醫生的觀點,似是偏離了全劇開首的佈局。

曾漢仲兼任導演,透過幾張椅子和幾幅白色流動支架,營造了繁忙的病房氣氛,並為角色們的對峙和爭辯提供了合尺度的距離。導演整體編排流暢,經營得法。另一方面,導演倚重四位具專業訓練背景的演員作為主要角色,彭思硯的表現較佳,能夠掌握角色心理和目標。其餘三位演員亦甚稱職,可是導演勉強讓演員兼任多個角色,於黑盒劇場近距離之下,令觀眾對劇情和角色都容易感到混淆。

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