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琳劇評
BLOG是現代式散文匯集。 若魯迅、胡適、朱自清諸君看到這個繁華喧鬧、資訊爆炸的香港社會,竟能湧現五四運動之後的另一股散文熱潮,相信他們會同聲一笑。 《佛琳劇評》為香港戲劇作出一點記錄,喜歡與否,適隨尊便。
星期四, 11月 28, 2019
星期一, 11月 25, 2019
湖水藍
(浪人劇場供圖;攝影:馮偉新) |
浪人劇場致力將戲劇與文學互相融合,該團最近改編本地作家米哈的短篇小說《我與你與一隻狗叫布》成為舞台劇《湖水藍》。我並沒有捧讀過原著小說,但該劇是「浪人」與香港藝術中心合作的一個項目,本年初曾在麥高利小劇場進行試演。當時我曾觀賞試演,現在可以印證演出如何試煉達至較為完滿的進程。
《湖》劇充滿回憶和追思的色彩。故事主人翁阿一是「八十後」,當下的阿一追憶著二00三年十八歲的時候,熱愛寫作的父親病逝之後的一段日子。當時,阿一誤打誤撞之下認識了少女阿丁,二人開展了一段如霧迷離的戀情;同時,阿一與好友阿榮合作撰寫一本新書,書內的男女主角阿李和阿妮一起闖入一段奇幻之旅……在現實和想像之間,於現在重構往昔零碎片段,阿一不僅對亡父及出走的母親加深連繫,亦對自己的人生有更多了解。
譚孔文身兼導演、文本及舞台美學多個崗位於一身。自接觸米哈的原著之後,譚孔文作主導與劇團成員一起創作文本,將小說轉化成一位年輕人與友人及異性之間的關連故事。試演之時大部份表演者仍然手執劇本,看著劇本唸台詞,令我當時未能深切理解劇本的內容和主題。然而,即使在麥高利小劇場,譚孔文仍能運用簡約的裝飾,以及藉音樂人黃靖於現場演繹音樂和歌曲,賦予全劇一抹藍調:幽怨而凄迷。
流麗感性 心靈自省
《湖》最終於壽臣劇院正式公演。試演時在尾聲才出場的演員凌文龍,公演時主要飾演當下的阿一,他透過流暢的獨白和自然的身體動作,輕易地帶領觀眾遊走於不同時空,讓觀眾清楚區分十八歲的角色如何與阿丁及阿榮,一起走過青蔥但艱澀的日子。阿一與阿丁的關係,也許未說得上是愛情,但是阿丁卻能給予阿一心靈慰藉,讓阿一在追思亡父的歲月裡得到抒懷。阿榮的友情依附亦很重要,劇情展示了人生不能孤單過活,朋友的互助乃是生存的竅門。
全劇由六位表演者分飾多個角色,其中黃靖與飾演阿丁的黃雪燁同時演奏現場音樂及歌唱吟誦,二人的音樂質感承托著全劇的節奏和韻律。導演安排女演員趙鷺燕飾演阿榮,性別曖昧卻沒有令到阿一與阿榮兩個角色產生任何歧義,反而更加突顯阿一需要一種純真友誼的支持。「浪人」一向善用的綜合舞美元素,在《湖》劇亦呈多元展現。台右的書桌懸掛著「天天寫」的字條,除了配合劇情所述阿一亡父的生平,其實亦對全劇的文藝訊息有所關聯;台左放置著一塊壁報板,演員間歇地在上面添上幾筆色彩,一方面豐富了舞台動作,同時亦舒展著角色的鬱結心情。
整體而言,《湖》劇既是角色的自省過程,舞台上的美學亦能對觀眾產生藝術熏陶。
星期四, 11月 21, 2019
星期五, 11月 08, 2019
五四百年:戲劇的四個關鍵詞
2019年是一個獨特的年份,既是國家建國七十周年,再往上追溯,更是五四運動的一百周年紀念。
致群劇社便舉辦了一個劇場活動,名為《五四百年:戲劇的四個關鍵詞》,藉百年間不同的戲劇作品,回顧和探索戲劇的特色。 我觀賞的場次,「讀劇」環節是夏衍編劇的《上海屋簷下》選段,被探索的關鍵詞是「兼容並包」。
活動並非一個正式演出,劇社選用讀劇的形式,由各演員看著劇本來演讀台詞。雖然如此,但是演員聲情並茂,並有一些簡單的舞台行動,不單讓觀眾領略原著劇本的細膩筆觸,亦可觀察到表演者活現角色的具體形象。
(相關雜文見2019年11月5日大公報小公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