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8月 22, 2024

孫悟空大鬧書法元宇宙

《孫》並不是戲劇門類,但仍以一條簡單主線串聯整個活動。多位表演者以孫悟空作為角色身份,帶領觀眾遊走於不同的「元宇宙」,從中認識文字和書法的演化過程。整個活動都在元朗劇院的演藝廳進行,觀眾卻非呆坐在觀眾席。全體觀眾先被分成四組,在觀眾席上聽取表演者初步介紹之後,每組輪流走到舞台上預先劃分的不同區域:主舞台、側舞台和後舞台。每個區域都賦以不同主題:鴻蒙宇宙、五體宇宙、墨池宇宙、字法宇宙。順著流程進行,觀眾先認識象形文字的源頭,以至倉頡造字的竅門,並學習如何以九宮格寫字。接著轉往另一場區,從垂吊布幕的投影觀賞書法字體,同時聆聽表演者以口琴展現不同書法的速度。再往下來,下一個場區擺放了一個巨大墨池,讓觀眾親身體會墨汁獨特的氣味。最後一個場區更令人興奮,書法顧問徐沛之博士親臨教授「永字八法」的書寫技巧,讓所有觀眾都能即場學習。

整項活動最大特色就是善用了劇院的所有空間,並且活用了劇場科技作為教育手段。不論是變化多端的錄像投影,以及令人身歷其境的環迴音效,還有可讓每個觀眾都直接參與的電腦屏幕,都能讓參加者在短時間內有效認識中華文化。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7月21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0821/1002955.html)

星期二, 8月 20, 2024

收信快樂

碰劇團的導演黎柏健敢於創新,將A.R.Gurney 多年來常被公演的劇本 "Love Letters" 演繹為《收信快樂》,在葵青劇院黑盒劇場作出了具可觀性的演出。

所謂可觀性,乃是導演花了很多心思,將文本生動活潑地呈現在觀眾面前。原劇男女主角各自獨白而表達書信來往,現在《收》劇近似是由六個演員合演兩個角色的對話。節奏和分場都有重點展現。各自場面例如捉迷藏、辯論會,都將二人對話突出表現。六位演員合作無間,差不多兩小時都沒有離場,排練純熟,默契十足。

創新有理,但是有得有失。原著劇本對於文本和演員表演的舞台本質,《收》劇作出了全盤否定。角色多年來的心理和外在變化? 二者憑著說白而帶領觀眾進入的想像空間? 全劇有關時代的描寫? 在花樣百出的《收》劇都全然淹沒。

佛琳
 

星期一, 8月 05, 2024

又見再見

荃灣青年劇藝社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演出《又見再見》。「荃青」乃是香港其中一個資深業餘劇團,《又》劇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於荃灣藝術節首演。編劇參考了百老匯著名編劇紐‧西蒙的名劇《再見女郎》為意念,撰寫成以香港和澳門作背景的男女愛情故事。全劇有不少枝葉以劇場觀眾熟悉的戲劇為點子,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及《慾望號街車》。只可惜編導為了讓更多團員參與配角演出,致令男女主角的核心感情關係開展不深,發展不夠。不過,「荃青」三十多年來仍然熱衷劇藝,自資主辦演出,藝術熱誠仍然令人敬佩。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7月31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0731/996236.html)

阿怪

 「星期三劇社會」演出的原創劇《阿怪》,以兩男一女三位高中學生的成長經歷為故事結構。全劇以其中一男一女在成年後的校友聚會重遇作起點,二人追憶舊情,帶出求學時期所遇到的困難,以及成長路上的不同際遇。全劇的文藝腔調頗重,乃是一齣向青春致敬的頌歌。導演善用了該劇場獨有的後舞台演區,劇末打開後舞台原本關閉的大閘,交代其中一位角色原來在年輕時已經黯然輕生。全劇藉著輕鬆幽默的情節,刻意掩藏青年人沉鬱和備受忽視的感受。已逝者的選擇雖然不智,卻令成年人予以反思。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7月31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0731/996236.html)

下一站,天國


下一站,天國》並非傳統敘事式戲劇。死去的人,前往天國之前需要在中轉站短暫停留,以「過渡者」的身份被另一批「引導者」帶領,並要選出一段個人認為最珍貴的回憶片段,然後才可安然出發至下一站的天國。《下》劇由五位「引導者」開展,引領數位不同年齡、性別和個性的已逝者回首前生,尋找各人得以釋懷的回憶片段。 

劇本沒有甚麼大道理,更可說是老生常談。各個「過渡者」都有其本身的小故事,但劇本並不深究探索,著眼於常人都會認同的共通體驗,例如與愛侶共享一頓午餐;與母親在春日下閒話家常。我一面觀劇,一面想像全劇如果保留日本式的櫻花文化,生命就像剎那間轉瞬而逝,但同時保留著永恆的思念。香港話劇團的粵語版本則注重與觀眾的溝通效果,將全劇背景改為地道香港。劇中角色喜愛的歌曲有舊歌《玫瑰玫瑰我愛你》,「引導者」會以粵語流行曲《笑看風雲》作串聯。另外,角色相關的事物例如瓊華酒樓、帆船等,都與香港環境息息相關,再加上演員生動而風趣的語言質感和形體動作,全劇能夠容易迎合本地觀眾口味。然而,全劇原本對於生命的流逝,以及人際間互相尊重的態度,也在笑聲當中輕輕帶過,未曾發揮更高感染力。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7月29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0729/995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