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
《人間》講述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經濟蕭條,民不聊生。當時的國營鐵道經營虧損,錄得嚴重赤字,在各方勢力相迫之下,日本政府宣佈啟動「定員法」,即要將國營鐵道大幅裁員。其時的鐵道總裁下山哲人為了協助工人解決生計,挺身面對政黨和以美軍為首的駐日盟軍壓迫。黎曜銘根據曾發生的「下山事件」作為意念源頭。當年真實的下山定則為國鐵總裁,需要處理裁員事件,但在關鍵時刻,下山定則被發現於鐵道車軌身亡,到底他是自殺抑或被謀殺,至今仍未有最終定案。
作為戲劇藝術作品,編劇黎曜銘選擇了一個引人入勝的題材作為故事藍本。《人間》以大時代為背景,動盪社會的普通人如何自處,其抉擇能否影響國家大局,又或起碼讓自己安身立命。各個命題透過「下山事件」能夠發揮高度戲劇效果。是次《人間》劇本不單以下山哲人為主軸角色,另外一個角色黑木榮作為政府高級官員,黑木既以國家大局為重,同時欣賞下山哲人的赤子之心,於是協助下山與制度對抗,惟是最終未能推翻當時的風雲政制。
《人間》劇本可讓觀眾產生不同的聯想。劇中描寫的日本政壇黑暗面,以及美軍駐日同盟的壓制,令當時仍在戰敗陰霾而未復原的日本國民,倍感困窘。作為原創劇本,我覺得《人間》尚有發展空間,尤其下山哲人經歷各方壓迫的心理轉變,應再深刻描寫,從而讓觀眾感受認同。
雷雨(李六乙導演)
《雷雨》作為第五十三屆香港藝術節的重點節目,觀眾不單看到曹禺的名作,更可看到導演李六乙如何讓該劇與當代觀眾連繫。
李六乙採用了《雷雨》較早期的發行單本,將以往被較多導演抽去的序幕和尾聲,重新放置在舞台之上。熱愛戲劇的觀眾都知《雷雨》的場景是陰暗、局促和悶氣的老房子,是次版本序幕卻是故事發生之後十年,老房子被改建成教堂的附設醫院,侍萍和繁漪──兩位延續生命但是精神受損的女性,被當成是病人長期住院,並獲得兩位修女照顧。周樸園到來探望,從而展開周家不為人知的秘密。如此設定,原著多年來給予觀眾的既定主旨:父權打壓、女性壓抑,瞬間被賦予新的詮釋:渺小人們逃不過殘酷命運。李六乙將兩位修女一直貫穿全劇,該兩個角色的台詞不多,但牽連著各個主要角色,把眾人的命運連結一起,另外又似是冥冥中指派而來的使者,令各人沒法逃離厄運。
舞台之上,以往寫實的《雷雨》住宅並不復見,取而代之是偌大的藍色懸掛垂幕作背景,演區中央一張三人沙發,還有台側幾件簡化傢俱,以及接近舞台下方邊陲的一張椅子。極簡約的佈景令視覺效果變得純粹,即使周樸園嚷四鳳到衣櫃尋找衣物,四鳳亦不需要佯裝搜尋,只需以說白交代便可。由是,全劇焦點都在演員飾演的角色身上。演員有時互望說對白,更多時間是面向觀眾說白,就像不斷向第三者作出懺悔。全劇尾聲回歸至醫院場景,從炎夏過度至臘月寒冬,大雪紛飛的場面不單將激動的劇情冷卻,更向經典劇作致敬。
穿@窿
《穿@窿》較接近藝術治療活動,郭翠怡引領觀眾打開心屝和關懷別人的目標十分清晰,亦令不少年輕參與者感動。不過有些片段過於斷裂和零碎,下半部份亦較拖沓,若能抓住八十歲的自己回望當年演出的脈絡,整個活動的脈絡將更明確。
三年粵歷三百年‧始
名伶阮兆輝為第五十三屆香港藝術節粵劇節目擔任藝術總監,以三年時間分階段展示粵劇的發展概況,是為《三年粵歷三百年》,首年的節目定名為「始」,呈現以中州韻演出的古腔粵劇,即是老戲迷較熟悉的傳統「官話」。
《梨花罪子》講述樊梨花的義子薛應龍於陣上招親,犯下規條,惹來死罪。薛丁山怱忙回營相救,與梨花作出爭辯。全劇就像是花旦擔崗的《六郎罪子》,兩劇同樣是元帥將兒子問斬,引來其他人等相救。兩劇同樣有兩個花臉角色,《六》劇名為焦贊、孟良,《梨》劇則名為秦漢、竇一虎。是次《梨》劇由梁煒康及王潔清分別飾演薛丁山及樊梨花,二人說唱古腔,功架俱備,但演繹角色的質感仍可深化。《打洞結拜》是趙匡胤與趙京娘結拜義兄妹的故事。藍天佑與鄭雅琪飾演生角及旦角,二人非常合拍。演出至下半部份,藍天佑更展示大段「配馬鞍」的傳統排場,有趣的是該排場在《斬二王》亦由旦角乳娘表演。
《大鬧青竹寺》由黎耀威飾演帶髮修行的張奉先,全劇亮點是南派手橋的武打場面,黎耀威與眾武師演員都落力演出。壓軸排場戲《高平關取級》,觀眾可在線上錄像頻道找到前輩名伶任劍輝和梁醒波的合唱錄音版本。近年香港舞台則有李龍及阮兆輝以小武及老生行當的演出,是次二人再度合作,將「官話」唱腔發揮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