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3月 30, 2013

八樓半的密室
















本來對這個黑盒壓軸劇充滿期望
但原來仍是一個編作的小品
這個戲最大的問題是:
藝術工作者的立場和態度模糊
即是
如果大家都知道阿媽係女人的話
那麼藝術工作者仍需要探究「創作自由」是否核心價值嗎?

葉問.終極一戰

除了杜宇航的「前傳」, 所有葉問電影我都已經看過了。
這齣「終極一戰」最多口水、最少動作。
但是, 導演邱禮濤卻說了一個地道香港故事。而且, 透過老版葉問的師徒關係, 我才真正理解到何謂「一代宗師」。
不過, 「終極」用曾志偉做白鶴派掌門人, 真的太搞笑了, 可說是最大敗筆。

星期四, 3月 28, 2013

香港互動即興劇場節






















在JCCAC看好戲量搞的工作坊
見到參加者玩的劇場熱身遊戲
不其然想起廿多年前的自己

星期三, 3月 27, 2013

乾旦路

終於在演藝看了《乾旦路》。
其實這紀錄片應該名為「粵劇夢」,不過可能更難吸引觀眾。
這「路」的確不易走, 但其實有不同的方法, 兩位主角仍然年輕, 可作出更多的考慮。
年輕, 就是最佳本錢。

星期日, 3月 24, 2013

青蛇

今年香港藝術節
較失望的節目
應是國家話劇院的《青蛇》
其現代化的劇本沒甚新意
舞台處理亦是香港劇場見慣的手法
有點名大於實

星期六, 3月 23, 2013

活在當下的小丁朗


這是當下的小丁朗


怪獸家庭






















小丁朗的第一次購票看話劇經驗
就是在兆基創意書院看大細路劇團的《怪獸家庭》
小丁朗應該看不明白內容的
但他能安坐90分鐘
我們已經很滿意

星期四, 3月 21, 2013

屠龍記

對於熱愛本地舞台藝術的觀眾而言, 《屠龍記》的議題應該很具吸引力。劇中四個角色, 分別代表社會對藝術的不同角度。

編劇既想以辯證的方法, 表達各方不同的價值觀, 但同時亦要維護藝術的尊嚴, 似乎有些吃力不討好。

星期三, 3月 20, 2013

十年換証






















人生真的有幾多個十年?
近來經常看到「沙示十年」的新聞特輯
一切好像是沒多久前發生似的
* * *
因為十年期到了
所以今天我去中旅社換領回鄉証
看著相片的我(他們指示要除眼鏡拍照)
我真的覺得自己老了
* * *
每十年換証:
特區護照、車牌、回鄉証
不知還需要/可以換多少次?

星期一, 3月 18, 2013

都是龍袍惹的禍

潘惠森又一次捉弄觀眾
當觀眾以為《都是龍袍惹的禍》可能又是潘氏的「怪雞」作品(套用劇評人石琪的用詞), 卻原來《都》劇是一本正經的歷史和人性劇。
潘氏採用了家喻戶曉的清朝宮廷象徵人物(慈禧),神秘而性格陰暗的小人物(安德海太監), 構成一齣政治與人性交錯的戲劇。
導演司徒慧焯和佈景設計曾文通, 對於《都》劇的現代化詮釋, 作出了獨特和有效的處理。

星期五, 3月 15, 2013

小丁朗扮醫生

原來小丁朗都喜歡扮嘢

不知是否遺傳了我的基因?

戲偶人生

這是一個有關布袋戲的演出
布偶師楊輝雙手可說是神乎奇技
不單將布偶活靈活現
而且藉著簡單的敘事方式
展現有關中國傳統技藝傳承的故事
尾場的內偶表演
讓觀眾看到布偶師在佈景後操縱手偶
說明了布偶表演並沒有秘密
最重要是表演者的技巧和合作精神

星期四, 3月 14, 2013

2013.香港學校戲劇節

已記不起從那年開始
每年這個時候都為香港學校戲劇節擔任到校評判
一方面賺些外快
另一方面也看看現時的年輕人到底關心甚麼

今年我看中學普通話組
大部份演出都是平平無奇
豈料最後一天的某間學校
故事講述較早前因為皮膚癌而預辦死亡告別會的男生
表演技巧雖然稚嫩
但關心身邊的事情
也令我喜出望外

星期二, 3月 12, 2013

爆.蛹

近年來
香港藝術節每年都委約新劇
讓年輕編劇的作品可以問世

《爆.蛹》就是這樣的作品
三個男人各有背景及追求
困於板間房互相掙扎

題材和形式並不新鮮

尤幸編劇生活感強
演出便惹來好感

星期日, 3月 10, 2013

小丁朗.赤腳走公園



京劇.慈禧與德齡

從話劇至粵劇
再至京劇
慈禧太后的故事當然可以一寫再寫
然而
演出形式的轉變
才是現代藝術最令人重視的議題
長約兩個半小時的京劇版本
雖然話劇與京劇的成份各佔一半
然而以此而成的快速節奏
也許更能吸引現代年輕觀眾
那麼
我們何需要拘泥於傳統或現代?

沙灘上的愛恩斯坦(續)

對於這齣上世紀70年代的歌劇
現在看來也許不是很新鮮
然而
正如Philip Glass在場刊所示的說話
今時今日
敢於完全創新和反傳統的藝術家
又有多少人?
4小時15分鐘的演出
不需要理解甚麼故事
只要感受一下便可

星期五, 3月 08, 2013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今晚又去朝聖

「沙灘上的愛因斯坦」

然後

下週有個悠長小假期!

星期一, 3月 04, 2013

中式英語

看著《中式英語》
我首先聯想到港產電影《低俗喜劇》
從而想到嘲弄、諷刺與貶抑和唾罵是否等同?

《中式英語》的人物其實是相對的
內地官員對英語的錯誤理解
與美國商人對中國民情的錯誤掌握
其實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因此
我不覺得《中式英語》刻意嘲弄內地人
也並非故意挑撥中美關係喔

星期六, 3月 02, 2013

我已一夜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