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月 27, 2016

攝魄

何應豐一貫地文以載道
劇場上是沙丘戰場
實際是心靈黑房
言詞太多了
反不及凌勵影像
更吊詭是:
開場前說明觀眾可以影相
但原來是一次心理測試

殞石旁的天際

浪人劇場以譚詠麟的唱碟為創作源頭,反映八十年代香港與現今世代的差異,本是有趣。
然而,劇本太不著邊際,既似尋找愛情,原來又要諷刺時斃,角色們只有反來覆去重複劇中的意念,實在太兜轉了。

心靈病房

在香港的劇場看戲劇,精彩的演出不少,但散場後走出劇場仍能感到心神震盪,老實說,這種演出並不太多。「同流」製作的《心靈病房》期待已久,最終沒有失望。期待的包括曾獲普立茲戲劇獎的文本,以及,演員羅冠蘭。
(劇評文章見2016年2月3日信報文化版)

粵劇文化藝術活動的策展


又有一個新的教學工作。

星期日, 1月 24, 2016

4度


在香港活了半百年紀
好像還是第一次遭遇4度天氣
感覺有點像在東京或首爾

星期一, 1月 18, 2016

太平山之疫

《太平山之疫》無論是內容或形式,都是典型音樂劇格局。故事背境是殖民地時代的香港;主線人物是兩位持著中西醫不同理念的年輕人,以及與他們有共同祟高志氣,守舊社會底下的童養媳。
這樣的劇本條件,足以構成氣勢磅礡的故事,再加上人力物力資源豐盛的香港話劇團製作演出,舞台上的視覺效果尤其吸引。
然而,到底女主角是抱著甚麼心態來作出個人犧牲? 這是有意識而為,抑或命運使然?
這都是該齣音樂劇最終能否達到感人效果的關鍵。
(劇評文章見2016年1月22日大公報文化版)

味之素

《味之素》的設定處境本來是有趣的 ── 一間要由客人自行烹調食物的餐廳,不能預知成果,卻能享受過程。
但是劇本的進程太瑣碎,而且女主角(阿葛)的性格模糊,難明為何兩個男主角(餐廳主人及大廚)都對她愛慕。
這是典型的「人包戲」,各演員都生鬼活潑,盡展所長,吸引觀眾。惟是也嫌花巧,致令故事的能量薄弱了。

星期二, 1月 12, 2016

毛記電視第一屆十大勁曲金曲分獎典禮

真的很久沒有在電視看甚麼典禮。
這確實是娛樂節目,但是參與者(獲獎者)某程度都是被社會排擠、壓迫的人,而歌曲內容亦可讓大眾宣洩不滿,何樂而不為?

p.s. 同一天晚上,先在電影院看完《十年》,再在電視看這「分獎典禮」,真正是「悲喜交集」!

1人計短‧2人計長

香港劇場慣常看到的兒童劇(或稱合家歡音樂劇),大多由成年人演員裝扮小孩,即使演技如何出眾,也難免有「扮天真」的感覺。若是由兒童演員擔崗演出,往往也可能要為成年編劇或導演,傳達一些特定訊息或道理,容易流於「硬推銷」。
《1人計短‧2人計長》則是不折不扣的兒童教育劇場,兒童觀眾融入了演出當中,體會了結識朋友和打開關係的經驗,不求大道理。

午睡

《午睡》一方面是一齣典型話劇,但同時可說是顛覆了現時香港話劇界的習性。
全劇既沒有曲折劇情,也沒有唱歌跳舞,燈光音響。說的就是兩兄弟的紛爭,同時亦是上世紀香港的八十年代與七十年代的衝突。
時代衝擊的喻意是明顯不過的,但陳炳釗也寫得好,歷史事實在角色的生命如實透出,而非靠硬生生地描述出來。劇情表面平靜,但暗藏鋪陳,例如從兒時玩意「打劍仔」,到兄弟二人同室操戈,戲劇的張力就此散發出來。

星期二, 1月 05, 2016

戇大人

戲劇藝術本來就是兩個主要目標:衝突和諷刺。如果一齣戲同時能夠發揮這兩個目標,演出的娛樂性和藝術性便能兼容。
果戈里的《欽差大臣》可說是一齣古老戲,說是經典又不至於,但是多年來總有劇團間中搬演。它的故事結構其實不算特別,但勝在諷刺寓意強烈。就像中英劇團黃龍斌執導的《戇大人》,雖然歌詞啜核,動感充足,而且演員齊心協力,士氣高昂,但是單靠明顯不過的時代諷刺----渠城政府=梁城政府,除了博得觀眾滿堂大笑,也不見得就此能夠打動觀眾心靈。
然而,劇末的場景令人震憾。當主要角色們脫下頭飾 (如果是西方劇團,多數會把身上戲服也脫掉。),以表演者的自然身份在舞台上形成正面與側面的觀照,可看成是藝術家與當下社會的真正連繫。全劇開場曲雖說「我討厭政治」,藝術家實際上是以辛辣手段喚醒民眾更加關心社會。
這個戲應是中英劇團近年的最佳演出。

星期六, 1月 02, 2016

2016 以粵劇開始


2015年,以粵劇工作終結。雖然演出規模並不大型,但能為有心人及觀眾提供了娛樂,也不錯。


2016年,以《紫釵記(全劇)》開始劇場觀賞。
但是如此巨大規模的演出,場刊居然有錯的標點符號,而主辦單位仍以每本$20發售,真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貝貝的文字冒險

《貝貝的文字冒險》透過視覺與聽覺的戲劇元素,激勵小孩子要從文字當中發揮無窮無盡的想像世界。劇中的小女孩貝貝,抗拒父親要求做好寫作功課,迷糊中跌入了虛擬領域。貝貝被黑騎士困在符號王國,並需要通過連串考驗,方能重返家園......
如此夢幻旅程,主人翁必須衝破重重難關或障礙,才可以回復原來真身,又或是找到更美好的未來。《貝》劇在典型的解難旅程內,活用了演出的副題「紅橙黃綠青藍紫,花草樹木會寫詩」,貝貝經歷了春夏秋冬季節,所遇到的考題都與大自然植物有關。
(劇評文章見2016年1月6日大公報文化版)

抱歉,我正忙著失戀

兩個男人在《抱歉,我正忙著失戀》的影板上拍照,真有些核突。
據一休所說,他在九個月前已與徐偉賢一起構思全劇的組合成份 — 那裡是唱,那裡是說,何時又說又唱。最終成品,造就了全劇三小時演出有大約十九個音樂位,而這些音樂位並非是一支單曲,除了獨唱之外,亦有多聲部合唱,更甚是斷續地混合台詞的邊說邊唱。歸根結底,《抱》劇全部歌詞都用了廣東話口語,九聲字當然不能輕易為旋律「入字」。現時演員們就像敘事般將所思所想唱出來,既與角色交流,亦向觀眾述事。
(劇評文章見2016年1月8日信報文化版)

走音大聯萌

這個聖誕節十分豐富。
《走音大聯萌》是典型的合家歡音樂劇場:音樂學校只有六個學生,其中兩位成年人各有目的而來,另外四個小孩都或因家長要求,又或是漫無目的才到來學習音樂。可是,學校原本的老師祥龍(劉浩翔飾演)只願學生們能夠愉快學習,故此沒有刻意糾正學生的五音不全狀況。臨危受命的學校領導Sophia(陳明恩飾演),只要求學生按規矩按本子追求理想成績,卻不曾理會學生是否學習得快樂......

該兩個角色讓觀眾思索現今香港教育制度的手法和目的,到底「求學不是求分數」,抑或「求學應要好成績」?
(劇評文章見2016年1月6日大公報文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