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7月 28, 2021

學會呼吸


香港現在沒幾個以編劇家為主導的劇團,7a班戲劇組是少數之一,以一休編劇作品為創作核心,文本為主,較容易傳承及傳播,這是值得鼓勵的方向。

《學會呼吸》的創作出發點及資料搜集功夫,乃是我首先欣賞的地方。

富商之女Hazel懷有身孕,可是胎兒被驗出帶有先天病症,因此引來周遭不同人等介入及影響,由是而引起改造基因的道德倫理問題。如何將這個具時代感的科學題材,以戲劇手法獲得觀眾體會、思考及共鳴,對創作人是一項極大挑戰。

不如我們先看看這個故事裡面,誰是主軸角色。

懷孕的Hazel有一位唯利是圖的未婚夫Tim,他表面上深愛Hazel,處處為未婚妻著想,故此想盡方法保存胎兒,周旋於Hazel、富商岳丈和基因改造集團之間。這個角色的行事目標具邏輯性,可以成立。遺傳病研究員Brian好像是Tim的好友,但劇情沒有清楚交代。Brian為Hazel胎兒的基因改造提供資料,但其實有著私人目的,希望在科學研究領域上得到名聲。他對整個故事並沒有全盤推進的作用。另外,Hazel有一位女助手Doris,在公在私都協助Hazel,劇情的下半部分顯示她與Tim有不可告人的交往,後來她又彷如變身另一人,不斷參與追尋基因改造集團的秘密,並與 Brian 發展親密關係。這個角色的轉變煞是奇怪。還有兩個角色分別是Jan及Kelly,前者是富商公司的高層人員,主力推廣業務;後者是基因改造集團的工程專家,負責與Tim接洽。這兩個角色與其他四個角色沒有必然連繫,但卻負起展示全劇最終主旨的關鍵。

由此看來,若以Hazel 及Tim作為主軸,劇情的推進將更明確。現在編劇具野心地透過出場的六個角色建構和推進懸疑故事,另以沒有出場的富商及胎兒作為隱藏推手,令劇情有些失焦。

表面上,一休編寫《學》劇犯下了編劇入門的多個毛病,例如分場瑣碎、時空跳躍,角色個性及行事目標不明確。可是從另一角度看來,這也是《學》劇的特色,時空交錯地以後置角度審視前事,藉此強化觀眾的思考邏輯:到底《學》劇說的是科學化的基因改造事宜? 抑或人類尋找初心的哲學思辨?

在編劇技巧而言,《學》劇完全滿足了懸念(Suspense)的目標,令觀眾一直追看故事的發展及結局(劇團要求切勿劇透)。直到結局,觀眾可以恍然大悟,原來人類未學行、未學走,應該先要學會呼吸,那麼人生便沒有甚麼大不了。編劇的用心令人敬佩。

不過,我覺得幾個角色的個性和關係若可更簡潔,將之處理成純粹輔助角色 (Supporting cast),又或將之寫得更深入和細緻,將所有角色緊扣成整體 (Ensemble),全劇在懸疑之餘便能更打動觀眾情緒。

佛琳

星期一, 7月 26, 2021

美麗團員大結局


陳敢權安排集編劇、導演和藝術總監職能於一身的角色為《美麗團員大結局》的主軸,顯然就是想透過該人物展示個人與社群之間的關係,以及藝術和商業之間的矛盾。全劇以戲中戲的形式,一方面交代角色張洛奇如何努力達到演出目的,劇團內不同人等對張洛奇作出的要求,亦顯示劇團領導的工作實在極不易為。

 (相關雜文見2021年7月26日大公報小公園版)

星期六, 7月 24, 2021

桃谿雪


《桃谿雪》曲本採用了傳統粵劇格局,全劇六場戲先述絳雪與夫婿徐明英原本退隱永康桃谿莊,其後得悉叛軍將至,絳雪勸夫從軍,守護家園。明英後來在戰場上被叛軍所傷,暫時匿藏山野。往後的情節既援引史實,亦有藝術加工,絳雪最終再會明英,二人雖然擊退叛軍首將,但也身受重傷。編劇將時代背景改為明末,較適合粵劇的一貫表演風格。名伶李龍與新進花旦黃葆輝擔任主角,演繹亂世之下的一雙義勇夫妻。傳統劇本亦添上新意,第三場「懷人」寫絳雪和明英分隔兩地,互相緬懷,舞台上二人對唱,卻是處身不同時空,打破了粵劇舞台的空間限制。

 (相關雜文見2021年7月20日大公報小公園版)

星期一, 7月 19, 2021

路比和嫲嫲的鐵路5號


演戲家族製作《路比和嫲嫲的鐵路5號》,劇情雖然有點老套,但卻與現代香港環境息息相關。全劇並沒有出現路比的父母角色,觀眾只知道路比的父母工作忙碌,故此照顧路比的責任便落在年邁的嫲嫲身上。現在香港不少家庭都有這種「隔代家長」,銀髮長者負責照顧年幼孩童,兩者的年齡和體力相距甚遠,長者要付出百般心力才可承擔責任。劇情末段述說路比和嫲嫲在運動會互換了靈魂,於是二人能夠設身處地,將心比己地以對方的角度重新思考彼此關係。

 (相關雜文見2021年7月19日大公報小公園版)

星期四, 7月 15, 2021

驚夢二三事

榮念曾實驗劇場《驚夢二三事》,說穿了就是當下香港二三事。

與前作《庚子驚夢》比較,「二三事」的戲曲成份不多,叫人產生聯想的符號卻不少。

伏在地上的年輕人;

不斷搬移的席位;

令人難以揣測的面具;

四方八面出現的紅線。

彷如紅海傾瀉的人臉識別紅線框......

全都能讓觀眾作出對應聯想。

無論怎樣,創作人的思潮和志氣值得我們敬仰。

就是因為──

不入劇場,怎知春色如許?

為此,我們不用猶豫,繼續在劇場進行精緻創作。

佛琳

星期二, 7月 06, 2021

修羅殿

名伶羅家英將《羅生門》改編成為粵劇《修羅殿》,在現今混濁紛亂的世代登上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舞台,為香港粵劇演出史記下重要一頁。

粵劇曲本《修羅殿》與《羅生門》的結構骨幹大致相同。《修》全劇六場,由第一場「雨下的控訴」開始,至第六場「情滿修羅殿」結束,第二至五場就是劇中謀殺案件三位當事人,包括大盜、公子和公子妻房,以及案件目擊者農夫的各自表述。各人對案件都有不同的說法,沒人知道甚麼才是真相。羅家英飾演的和尚作出最終定論:「如果人與人之間沒有了互信,(人世)和地獄有什麼分別?」既展現了全劇主旨,亦顯示了羅氏古道熱腸。

 (相關雜文見2021年7月6日大公報小公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