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琳劇評
BLOG是現代式散文匯集。 若魯迅、胡適、朱自清諸君看到這個繁華喧鬧、資訊爆炸的香港社會,竟能湧現五四運動之後的另一股散文熱潮,相信他們會同聲一笑。 《佛琳劇評》為香港戲劇作出一點記錄,喜歡與否,適隨尊便。
星期二, 12月 28, 2021
星期一, 12月 27, 2021
冇CUE用
劉浩翔的劇本有其特色,尤其善於融合劇場表演有關的元素於文本之內,新作《冇CUE用》是又一明証。
劇場同業員看《冇》劇應該更能獲得共鳴,原因不在於DSM(執行舞台監督)的工作性質,而在於劇場藝術與人生的關係。例如第一部份的主旨其實不在於女幽(阿思)如何在劇場尋回自己的生命,而在於DSM Candy 即使痛失親人仍要如常為劇場工作,再度引證THE SHOW MUST GO ON 的金句。因此該場戲應在 Candy剖白後便完結,不用再兜轉返回女幽身上。
第二部份的主旨十分淺白,戲劇中人難以掌握自己的命運,往往都要操縱在他人手中。由於劇場空間的限制,故此戲中戲只有相同一段,形成不斷重複和沈贅,節奏亦過於平板,效果欠佳。
若說第一、二部份乃為了鋪排第三部份的壓軸宣言,那麼前段可更加精簡。現在的第三部份是具有觸動力和感染力的,以劇場透視人生,有些CUE我們現在嗌不出來,但可以先收在Prompt book,將來有機會必可再嗌。
佛琳
星期二, 12月 21, 2021
星期一, 12月 20, 2021
星期五, 12月 17, 2021
星期五, 12月 03, 2021
群盲
張藝生是一位具探索和試煉精神的戲劇工作者,從演藝學院畢業至前赴台灣優人神鼓的經歷可見一斑。他回到母校擔任導師的導演作品亦具風格,《群盲》是一個用心的作品,不僅體現在導演身上,對學生演員亦極具挑戰。
一班盲人在荒野上迷路,何去何從,就是《群》劇的基本結構。該劇並不著重敘事過程,而是注重描寫人類對存在困惑的心理狀態。劇情不用深究,只看導演如何營造氣氛,演員怎樣表現存在感。
一位演員要演繹失明狀態也許不算很困難,很多戲劇練習都能幫助演員達到目標。然而,全台八位演員一同演繹失明者,以及全體找尋人生出路,除了肢體表演技巧,各人的內在心理融合尤其重要。
導演及設計師於每個角色腳底下放置一塊長形板塊,從而展示失明者尋求安全位置的方式。表面上,各角色在演出前半段像是站著做戲,沒有甚麼舞台行動,實際上就是展現失明人如何抓緊自己的安全位置。演員們以話語溝通,交流緊密,另外每人的身體律動既有自我節奏,呼吸頻律亦與其他角色互相配合,證明排戲做足功夫。
再至下半段,個別角色嘗試不同移動,尋找出路,發掘生機。導演將舞台規律暗暗轉化,為角色注入強烈追求生存的欲望。
我並不認識原著劇本,現難判斷尾聲時個別角色被槍擊倒,以至好些角色受到環境氣氛威嚇,是否導演對於當下時局的回應和處理,我只感到劇末的震懾力強而有效。
整體而言,要求年輕學生演員充分表現角色的深層感受,應是訓練目標,但也不能刻意求功。現在演員的投入感已不用懷疑。至於戴上耳機來感受細緻的聲源和層次,我覺得可讓學院其他技術部門共同參與製作和創作,但其效果並不顯著和必然。
佛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