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30, 2024

舞劇《醒‧獅》


舞劇《醒‧獅》既能以簡潔手法述說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亦能以表演者的技藝呈現民族特色。開場的序幕,現代舞獅人登場舞動早已放在前台邊緣的獅頭。獅頭的尺碼較平常表演用的傳統獅頭較小,目的不單讓表演者能夠容易舞動,更像是一個全形面具套在表演者的頭上,獅頭的咀巴、耳朵都能動彈,更重要是獅頭的眼睛活靈活現,與表演者的肢體融合為一,成為有靈魂的活獅子。如何喚醒當年沉睡的國人靈魂,就是《醒‧獅》全劇的主題。

《醒》以四位主要角色建構故事。男角阿醒和龍少都是具有舞獅能力的年輕一代,後者曾經一度被西方國家的鴉片誤導而墮落深淵,幸好能夠及時覺醒。鳳兒是龍少的妹妹,與阿醒情投意合,最後並為拯救民族而貢獻自身。醒母是長輩,扶持新一代覺醒復興。《醒》劇雖然以百多年前的往事為背景,但是自覺精神延伸至現代,仍能產生警世效用。

作為一齣舞劇,《醒》傳遞濃郁感情之餘,更藉著舞台上千變萬化的舞蹈場面,營造高度視聽效果,以至展現獨樹一幟的民族風貌。沙田大會堂演奏廳舞台上以具透視感的巨大獅頭作為主要佈景,雖然沒有具層次感的台階,但編舞活用了具民間特色的板凳、四方桌作為流動佈景,並可搭建成不同高度的層級,尤其令到採青場面更為可觀。導演亦活用科技投影。上半場的茶樓場面,先以俯瞰式的角度呈現茶樓熱鬧狀態,然後以投影轉換背景,配合舞蹈員改變身體動作,觀眾就像轉移為正面觀看的視點。另外,觀眾最期待的群獅爭霸場面,在尾場由九隻醒獅和十一台獅鼓組合而成。鼓聲激動人心,演員鬥志激昂,觀眾心情振奮。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10月30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1030/1026012.html)

星期二, 10月 29, 2024

粵劇《文成公主》


廣州粵劇院演出《文成公主》。編劇以真實歷史為故事背景,講述唐朝唐太宗將文成公主遠嫁至吐蕃,以此連結大唐與吐蕃的情誼。相關題材在舞台上曾經成為不同版本的表演,是次粵劇體裁不單呈現傳統藝術現代化的整合效果,更能為角色賦予現代精神意義。

劇中文成公主並沒有糾結於吐蕃領袖松贊干布和大唐使臣湯昊之間的感情關係。劇初雖曾隱喻湯昊對文成公主存有傾慕之意,但湯昊得知對方為了家國使命而遠嫁吐蕃,自此便心存敬仰,晚年更以義兄妹相稱。全劇聚焦於文成公主在吐蕃既得到夫妻之愛,同時傳揚大唐文化而令到平民受惠,因此獲得民眾愛戴及支持。文成公主雖然是外來者,但她著重承諾,堅守個人意志,對普羅百姓的愛護無分彼此,由此而獲得世人尊重。

全劇以六場戲作為結構,舞台整體合成方式明快爽朗,不用三小時便已完場,符合現代劇場演出節奏。上半場末段,吐蕃與大唐之間發生誤會而致兵戎相見,「五軍虎」(武打演員)翻騰動作技驚四座,開打場面較香港部份傳統粵劇不遑多讓,香港戲迷亦倍感親切。

《文》劇以交響樂模式作為伴奏音樂,鑼鼓擊樂的含量較輕,主要以卜魚作為引子及拍和,鑼與鈸的成份不多,從而令到弦樂的層次較為豐厚,整體音樂合成的旋律更加悅耳。劇中有頗多小曲,例如流行曲《換到千般恨》亦作為文成公主的唱曲之一。整體而言,全劇仍包含不少二黃曲式,能在綜合舞台藝術之下展現粵劇味道。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10月28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1028/1025299.html)

花樣獠牙(2024)


00二年,中英劇團由陳鈞潤改編及作詞而成粵語版本《花樣獠牙》,可說為該劇賦予了嶄新面貌。陳氏借用了二000年香港電影《花樣年華》而成劇名,先令觀眾既感親切亦感風趣。劇中男女主角繹名世茂及珂珠,前者與二00一年美國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世貿)被襲擊事件互作連結,發揮語帶相關的效果。陳氏以傳統港式語彙將原劇改編,角色用語通俗而別具風格,例如「唔係啩」說成「唔係瓜就係菜」,又或是「的而且確,確而且的」,都為全劇灌以港式風貌。

時隔二十二年,中英劇團再度搬演《花》劇,同樣在葵青劇院演藝廳舞台演出。新一代年輕演員的活力有增無減,尤其是三位詠誦隊女角,各人的音色配合完備,靈巧和鬼馬的動作豐富了舞台氣氛。當年在劇中一人分飾所有配角的盧智燊是次擔任導演,為了讓更多年輕演員獲得參演機會,是次讓不同演員分擔各個角色。另外,舞台背景運用了電子屏幕,投影更多樣化的場景,亦令全劇增添了科幻色彩。

原劇是一齣具幽暗質感的搖滾音樂劇,現場樂隊可提升表演氣氛和節奏。是次演出同樣設置現場樂隊,但是西洋鼓和電結他的聲效並不突出,致令全劇的搖滾味道並不熾烈。另外,科技效果令到全劇的宏偉質感提升,但是男主角如何一步一步墮入深淵,角色的設計仍可細緻鋪排。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10月29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1029/1025664.html)

星期一, 10月 21, 2024

匙羹


香港話劇團黑盒劇場的《匙羹》是一齣黑色喜劇,若要貫之以「荒誕」為名,仍然可再斟酌。編劇梁澤宇具有靈巧創意,兩位主要角色既是舊朋友關係,其中一人授命「幹掉」另一人,所用的武器只是一隻匙羹,令人不明所以,亦反映人生的荒謬狀態。觀眾不需要深究為何是匙羹,以至最後的牙籤。總之,人生可以發生任何事情。

全劇的喜劇感強烈,導演與演員都能令觀眾樂不可支。不過,我覺得編劇可以更加大膽,不用解釋太多劇情的原委。其實劇本就是表述不同人等的生存困難,大可由兩位主要角色建構想像,就如《等待果陀》一樣,貫徹人生的奇詭和荒誕。其他不一定需要出現的角色,可以運用其他方法取代。

Less is more, 乃是有效的創作目標。

佛琳

星期二, 10月 15, 2024

人生絮語

 

長智戲計劃舉辦「香港金齡藝術節」,全方位呈獻表演藝術、繪畫、攝影、茶道等不同節目。當中我觀賞了由英國導演為長者排練的《人生絮語》,再次見證藝術的奇妙力量。

十九位長者演員和一位伴奏樂師,在黑盒劇場展現不同人等的人生重要或珍貴時刻。《人》劇展示了演員的培訓成果。首先,各演員都能表現一種既鬆弛亦專注的精神狀態。導演活用了創意藝術中心黑盒劇場的特性,打開了舞台上方的大鐵門,喻意演員們都敞開心屝,與觀眾分享私密的心底話。導演安排演員在大鐵門背面的空間候場,然後在不同場次進入前方的主要演出場區。全劇的流動感強烈,每位演員都是主人翁,同時亦像是人生的過客。 

全劇內容就是各演員的心底話,大致分為兩個門類:自我的寶貴記憶;參與藝術的心得。導演的主要工作是為各演員理順演出節奏。全劇包含自白,舞蹈,以至輕音樂歌唱。演員自白沒有流於傷春悲秋,各人的篇幅及重點亦有不同,令全劇產生抑揚頓挫的感覺。演員們流動於上方空間和主要演區,各人都存著高度默契,沒有突出的主角,但每人都有恰如其分的表演機會。全劇形成一個靈活多變的整體,雖說是長者演員,但身體能量充沛,滿載朝氣。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10月15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1015/1020838.html)

星期三, 10月 09, 2024

戎夷之衣


內地劇作家李靜以《呂氏春秋》的故事「戎夷解衣」為創作源頭,寫成一個具當代氣息的舞台作品。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士戎夷帶著弟子離開齊國前赴魯國,途中遇著大風雪,戎夷與弟子就著存活的問題而辯論,最終戎夷脫下自己身上的厚綿衣給予弟子保暖,自己則冷死於風雪之中。從現代人的角度而言,戎夷與弟子爭論的核心議題是甚麼?戎夷之死是殉於大道,抑或只是一時意氣?

李靜筆下創造了戎夷的弟子石辛為主要角色,透過石辛反覆的轉變,展示了個人在大時代求存的態度,詰問人生到底是否必要安於天命,還是忠於自己而發奮圖強。石辛受到戎夷之衣而得以生存下來,往後離經叛道而得到更高權位,但編劇並不將石辛定義為純粹奸角,而是透過該角色展示凡人都要追尋的問題:在分岔路上到底應該如何作出抉擇? 劇本以跳躍的時空述說秦國由統一至滅亡的那些年,藉著角色對話而提出形而上的問題,例如秦國只許拜王而不准拜天,那麼人們是否仍要敬仰老天爺? 劇本並非鼓吹迷信,而是探索人們如何對得起道德與良心。

 

《戎夷之衣》由香港戲劇家黃龍斌擔任導演,幕後舞美人員亦主要為香港劇壇的創作人,從而為歷史劇帶來更多當代舞台美學特色。黃龍斌的導演作品大多輔以強烈的肢體動作,從而豐富舞台形象效果。《戎》劇作為典型的巡迴表演劇目,全劇十位演員擔綱演出,簡約舞台以十張椅子作為意念化佈景,演員結集的動力成為全劇散發藝術能量的手段。好幾段近乎舞蹈式的形體動作,以至劇末由燈光效果及飛雪營造的意象,都能為全劇塑造可觀的視覺效果。倘若末段戎夷向石辛解衣的情景能夠再細緻經營,便能讓觀眾更深體會角色的思緒。

佛琳

 (相關雜文見2024年10月9日大公報小公園版https://www.takungpao.com.hk/culture/237141/2024/1009/1018809.html)